李广难封侯,是因为受到了卫青的打击和排斥吗?答案出乎我意料

因为李广是三朝元老,汉文帝时期,他就冲锋陷阵,驰骋在疆场之上了。那时候汉文帝对李广的评价就是,李广生错了年代,若是他生在汉初刘邦的时候,早就被封为了侯。

通过汉文帝对李广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李广还是很有前途的,只不过他生在了和平年代,封侯对于他来说,只是差一个机会而已。

到了汉景帝继位之后,你还别说,机会真的来了。因为这时候国内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

李广就参与了这次叛乱,而且在这次叛乱之中,李广还立了大功。他把楚王刘濞的军旗都给夺了过来。

李广治军风格不受汉武帝认同。汉武帝登基之初,很重视李广,调他担任未央宫卫尉,但是李广带兵技巧明显不行,《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然而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这也是李广数次出征未能立功的重要原因。

卫青要把李广调往东路还有一个原因:公孙敖当时正担任“中将军”。而公孙敖此前出击匈奴时所部损失惨重,被废为庶民,丢掉了爵位。这次出征卫青“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想让公孙敖跟自己联手对阵单于,目的是能让公孙敖立功重新获封赏甚至封侯。“故徙前将军广”,所以有意把李广调开,而李广知道这个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大将军收回调令。

那么为什么卫青要让公孙敖跟着自己去立功?除了李广因为有汉武帝的暗中授意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孙敖曾经是卫青做骑奴时的救命恩人!

说下卫青。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李广的缘故而怨恨卫青,于是杀伤卫青。卫青对此的反应是“匿讳之”,非但没有治罪李敢,反而不对人说以保护李敢。

两个小事,就足以说明二人的容人之量。

李广没有得到封侯,是因为他的战功虽多,但并不显赫,有数量而无质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