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太阳和月亮——品读国学经典《千字文》

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的千字文,不仅是一本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知识的小百科,还是历代名家学习书法的范本。

但是,不要忘记梁武帝命周兴嗣编纂它的初衷——认字,认字,认字。

当然,认字不能只知其表义不知其渊源,否则,就会出现思维偏差。

“日”,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中间的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

中国关于太阳的神话,取自《山海经》:东南海之水,甘泉之间,有羲和国。有女子曰羲和,为帝之妻。生了十个太阳,常驾车,带着儿子们去甘泉沐浴。后来,尧在国内,立“羲和”这一官职,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这二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定历法。

“月”,甲骨文字形,象半月的形象。部分与“月”相关的字,很形象地阐述了月出现的时间:

朔,月之始谓之朔,多表示农历每月初一,《周礼》中提及的“朔食”,即帝王及贵族们每月初一,准备比平日丰盛的膳食。

朏,月出未盛之时,多用于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

望,甲骨文字形,上面的“臣”象眼睛,下面是“壬”,如同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加“月”字,代表远望的对象。当然,远望的对象并非一定是天上的明月,古礼中的“望祀”,即是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祭礼。

当“望”字用于历法之中之时,多表示农历每月十五。

朔望之礼,即在农历初一或者农历十五,须到祀堂祭祀的礼节。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的月光,激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浪漫情志,历代咏月的名篇多不胜数。

“盈”,字的下方为皿,皿是容器,盈的象形字如同一个装满后的器皿,后引申为圆满、无残缺。

“昃”,甲骨文字形是一个“日”在“人”的旁边,太阳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下落到与人相近的高度,表示夕阳西斜。

《周易》有载: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早在上古之时,人们就悟到,太阳到了正午高悬空中,将会偏西而落,月圆之后,就会有亏缺,天地之间的盛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何况世间之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