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少将用自己的妻子诱敌!日军从来没抓到过她一次

萧锋少将,有一个习惯,写日记。据他的日记记载,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一共打了大小1300多次战斗。

1943年,在秋季反“扫荡”中,萧锋率领5团在西豹子坨突围,作战中,全团伤亡不大,他却中弹,肺部受了重伤。以后,他一直向上级隐瞒自己受伤的事情。司令员聂荣臻知道了,亲自打电话,下令他:

“马上交代工作,离开晋察冀边区,去延安治疗。”

萧锋再也推托不了,于是准备起程。

临行前,军区又交给他一个任务,把军区送去延安补充教导二旅的850名新兵一起带去,同时,为了解决延安军民的穿衣难题,还带去1500匹边区生产的土布,由新兵每人背上一匹。

这个任务是很重的。

因为,从晋察冀到延安,最近的路程也有1250公里,即3000里,中间要穿过日军160里封锁区,特别同蒲铁路更危险,日军有重兵布防。而这850名新战士,没上过战场,就连训练也没搞过,没枪也不会开枪。

几天后,萧锋带着队伍出发了。

他的妻子贡喜瑞也与他同行。

经过两天行军,大队伍到达了晋察冀边区的边缘——南庄。前来接应的区小队长何迹斌报告:“情况有些不妙。鬼子获悉我方一批新兵要过铁路,加强了铁路的防范,还调集了六七百人的部队准备袭击,正向这个方向运动。”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重。这时最稳妥,最安全的办法,自然是把新兵带回军区,过几天形势好转了,再过铁路。可萧锋又转念一想,已经走了两天,敌人虽然知道新兵要过铁路,但什么时候过,从哪里过却不清楚。为此,他决定派出一支小部队做诱饵,引开日军的机动部队,让新兵安全通过封锁线。

派谁去当诱饵呢?

都是新兵,要说打过仗的,除了萧锋本人外,只有他的妻子贡喜瑞。

当萧锋把自己的想法一说,贡鲁瑞说:“我是共产党员,保证把新兵安全护送到延安,是大任务。我就是粉身碎骨,又何妨?!”

萧锋忽然想起妻子已经身怀六甲,又犹豫起来。贡喜瑞坚定地说: “我个人事小,保护新兵事大,别犹豫了,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贡喜瑞带着何迹斌接应的小队中分出的几个人和十几个新兵出发了。他们一路上大模大样,故意把行踪暴露给敌人。正巧,他们又碰上定襄县委机关和部队转移,于是,人马多了,显得“声势浩大”。日军果真上当,把他们当成新兵主力,立刻如同苍蝇一样扑了过去。

贡喜瑞带领小部队边打边往与新兵行动的反方向撤,几百名日军追着他们的屁股死撵。

这时,萧锋迅速带领新兵跑步通过封锁区,向着延安方向快速前进。

当日军发现上了当后,又丢开贡喜瑞的小部队,掉头追去。萧锋等人已安全越过了同蒲路。日军哪里追得上了?

三天后,贡喜瑞带领的小部队却追上来,与大队伍会合。

经过13天的长途跋涉,肖锋带领新兵到达了陕北折家坪。此行穿越3个省,步行1450公里,穿过敌人4道封锁线,850名新兵一个没丢,1500匹布一尺没少。

在延安,那些老战友们见到萧锋,惊讶地说:“你这个老萧呀,胆子大得没边,怎么能叫身怀六甲的妻子当诱饵?万一出啥问题,你咋办?”

“哈,她没事儿。”萧锋回答,“在晋察冀打鬼子,她经常帮我打下手,鬼子从来都抓不到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