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会被改为“成祖”?原因竟然是明朝皇帝太多了?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庙号:明成祖。但是朱棣这个皇帝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朱棣最初的庙号为明太宗,历经百年之后,被他的后代子孙改为明成祖。自此朱棣也开了一个历史先河,那就是开国皇帝之后,同朝代竟然又出现了庙号为“祖”的皇帝。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朱棣的庙号会被改为明成祖呢?

进入正题之前先来做个两个小小的科普吧。

第一:一般只有开国皇帝之前的庙号才能称为“祖”,以朱元璋为例,朱元璋为太祖,朱元璋的父亲为仁祖,朱元璋的祖父为熙祖,朱元璋的曾祖父为懿祖等等。但是开国皇帝之后的庙号则为“宗”,而一般一个朝代的第二任皇帝为太宗(PS:庙号太宗与功绩多少没有太大关系),比如:唐太宗、宋太宗、明太宗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前文会说朱棣开了一个先河的原因,因为他是第一个开国皇帝之后,庙号为“祖”的皇帝。

第二:中国历代王朝都会修建太庙,用来供奉历代皇帝的牌位,而其制度是在周朝的《周礼》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延续,根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太)祖之庙而七。大概意思是:太庙正殿放置七个皇帝的牌位,其中太祖不能移动,其他六个皇帝则根据现任皇帝血缘的远近选择一个皇帝的牌位,将其移入偏殿供奉,条件就是三昭三穆(自太祖之后,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子为穆)。也就是与现任皇帝的血缘关系超出三昭三穆的皇帝,就需要移入偏殿供奉。而明朝的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加,变为九个皇帝,其他不变。

好了,说回正题。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他是上一任皇帝的弟弟,由于明朝第十位皇帝无子嗣,按照《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制度,皇位就到了朱厚熜的头上。但是朱厚熜是个很孝顺的人,他想让他的父亲也能进入太庙,受后世供奉。但是截止朱厚熜为止,除去明朝第二位皇帝下落不明之外,其他九位皇帝的牌位已经把太庙占满了。

以血缘关系来说,那移出的皇帝就一定朱棣了,因为太祖的牌位是不能动的。但是此举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原因就是朱棣本人功绩超凡,不仅朝中大臣不同意,朱厚熜也不敢太过放肆。最终朱厚熜与朝中大臣权衡一番,决定改朱棣“太宗”的庙号为“成祖”,与明太祖并称为“明朝二祖”,同为“万世不祧”之君,在太庙正中供奉。转而将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洪熙皇帝的牌位移至偏殿,这样朱厚熜的父亲也顺理成章入了太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