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为王朝续命,下场却很凄惨的十个人!

商鞅

战国初期,秦国丢失了河西,又遭遇阴晋之战的大败,处在灭国的边缘。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入秦,在秦国推行变法,把秦国打造出完美的战争机器,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孝公去世后,公子嬴虔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迫回到封地,发动邑兵攻打郑县,结果不敌变法后的秦国正规军,商鞅战败被杀,尸身被车裂。

周亚夫

刘邦在位时大杀功臣,但对汉朝有用的还是会留下,比如周勃。汉初分封诸王,到汉景帝时终于爆发了叛乱,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等七国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向朝廷发难。汉景帝杀掉晁错后并不能阻止叛军进攻,于是起用周亚夫为太尉带兵平叛。

叛军攻打梁王刘武的封地梁国,却被周亚夫袭击了粮道,来势凶猛的七国之乱三个月就被周亚夫平定。周亚夫因功被封为丞相,后来却和汉景帝走得越来越远,平叛中没有救援梁王,导致梁王老说坏话。周亚夫还反对废黜栗太子、封王皇后的哥哥为王,汉景帝认为不能把周亚夫留给下一代皇帝,最终周亚夫不堪受辱,绝食而死。

霍光

霍光虽然是外戚和权臣,但对汉朝来说是有再造之功的。汉武帝在位期间尽管开疆破土,但后期对外接连受挫、损兵折将,国内人口减半,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霍光主政辅佐了汉昭帝、汉宣帝,使西汉王朝出现了“昭宣中兴”。尽管霍光权力过大,但功是远大于过的。霍光死后,霍家被灭族,不过也是霍家后人咎由自取。

郭子仪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因为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闲赋在家。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平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吐蕃攻陷长安后,郭子仪再次被启用。仆固怀恩死后,郭子仪出面说服回纥退兵。也就是郭子仪顾全大局,换成别人早就忍不了了,郭子仪虽然善终,不过他功高震主,后半生过得算是有惊无险。

刘晏

刘晏是唐朝著名的经济学家、理财家,安史之乱后,刘晏疏通河道、打通漕运,将江淮的粮食运到长安,为战后唐朝的重建续了一口大命。此外刘晏改革了盐政、粮价、推行常平法等,为唐朝恢复经济做出了贡献。刘晏历仕四朝,管理财政几十年,却因谗言被杀,抄家后只有两车书,几石米。

岳飞

岳飞的故事你懂的,如果没有岳飞,南宋恐怕连最后的立足之地也保不住,更不用谈北伐恢复中原了。岳飞成功为宋朝续命,可惜皇帝太差劲,只落得身死的下场。

于谦

明英宗在位期间爆发了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损失殆尽,连皇帝也被俘虏。眼看靖康耻即将再度上演,兵部左侍郎于谦挺身而出,力主抗战,并主持了京师保卫战。于谦将各地备操军、备倭军调到北京,将瓦刺首领也先率领的大军阻挡于北京城下,最后也先无功而返。

狡兔死、走狗烹,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时,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因为于谦得罪的徐有贞添油加醋,于谦最后被斩杀,天下冤之!希望有一天,搜于谦的第一个词条是民族英雄于少保,而不是喝酒烫头说相声的那位!

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改革家,万历皇帝年幼的时候,军政大权由内阁首辅张居正独揽。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守边,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使明朝的财政明显增加,为明朝续命了几十年。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家属饿死或者被流放,张居正险些被开棺鞭尸。

袁崇焕

明朝末年后金崛起,努尔哈赤席卷关外,并打算进军山海关。袁崇焕奉命驻守宁远,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粉碎了努尔哈赤、皇太极进军山海关的企图。后来皇太极绕道蒙古,直抵北京城下,虽然袁崇焕最终打退了皇太极,却被弹劾擅自与后金军议和,崇祯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雍正

清朝的康乾盛世,事实上还不如说是雍正盛世,康熙在位期间开疆破土,国库损耗殆尽。雍正继位后,大力治理贪官污吏、清查亏空,大量地方官员被查抄。鉴于官吏俸禄低,雍正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官场确实比之前廉洁。后来又实行摊丁入亩、改革士民关系、主佃关系,雍正继位时国库仅白银八百万两,雍正去世时国库里留下了白银6000多万两。

尽管雍正留下一副家当,但乾隆一朝几乎挥霍一空,后来的皇帝几乎再没能起死回生。关于雍正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反正不是寿终正寝,在我看来,雍正是因为积劳成疾和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服食丹药,导致突发爱新觉罗家族遗传的心脑血管病而死,具体死因有待查证。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产生了哪些连锁反应,最终葬送大明王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