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何不给张作霖报仇?牵连太广,情况复杂,没有魄力

提起张作霖的死,现如今可以说依旧是一个谜题,虽说在日本战败后曾在远东法庭公开宣布日本是真正的凶手。但是当时有这个想法与实力的可不仅仅是日本一家。无论是当时苏联抑或是中原势力,甚至奉系军阀内部有这样想法与能力的人都是大有人在。

而且当时张学良的态度也同样耐人寻味,在最初的毫无反应到秘密返回奉天之后的大规模探查,无不显示出张学良没有想要真正找出凶手的决心,甚至当时在对待最大的嫌疑人日本的时候,也没有多么强烈的复仇的心思。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几个可能的。一,张学良不仅不关心谁是凶手,反而有些乐见其成。二,张学良知道谁是凶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敢动手复仇,所以只能装模作样的开始调查。三,张学良不能确定谁是凶手,但是他能确定一个大概的范围,不过每个嫌疑人都是他不敢得罪的,所以只能作罢。

一、张学良不关心谁是凶手,反而乐见其成

这在我国古代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嫡长子对于父亲的死不仅不关心,反而很高兴。不过虽说张家父子也牵扯到了张作霖死后张学良能够继位的问题,不过张学良没有造反的必要,而且就算是他想要造反也早就反了。

张学良不仅是张作霖的长子,同时也是张作霖唯一一个真正培养的接班人,甚至爱屋及乌的对郭松龄都另眼相看,这也是为什么在郭松龄造反的时候,张作霖有些措手不及的原因。而且就算是张学良想要造反,当时也会与郭松龄里应外合,而不是诛灭郭松龄。

再加上当时张学良对于奉系的掌控力还没有多高,在那么一个时候杀死张作霖,或者乐见其成的让别人杀死张作霖对他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远不如之后将大部分势力甚至全部势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稳妥。

二、张学良知道谁是凶手,但是不敢复仇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日本人是真正的凶手,这件事绝对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所以日本人杀死的张作霖是有很大的可能的,张学良对这件事也是心知肚明。不过最终他还是没有找日本人报仇,这也是一件比较耐人寻味的事情。

是因为当时的奉系军阀打不过日本人吗?这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单单凭借奉系军阀想要打败日本人是不可能的。不过张作霖这么多年让日本人恨之入骨却不敢大肆的进军也不是没有原因,张作霖如果公开与日本为敌的话,不说国内其他军阀与政权的支持,单单说苏联的援军就不是日本能够承受的。

所以说当时奉系军阀虽说不能与日本正面为敌,但是扳手腕的能力还是存在的,但是为什么张学良在当时没有与日本开战呢?这里先不说张学良无法确定凶手的事情,毕竟是以他认定凶手就是日本人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魄力与能力的不足。他不确定自己与日本开战后该有的援军能够争取到。

三、张学良有嫌疑人选,但是都得罪不起

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毕竟想要真正的确定凶手在那样一个年代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想要确定几个嫌疑人还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当时有动机暗杀张作霖的都有谁呢?先说国外势力,无论是苏联抑或是日本都是张学良得罪不起的,就更不用说还有可能是其他国家为了挑起战争而去暗杀张作霖。

国内的势力就更错综复杂了,奉系之外的其他军阀与政权都有可能动手,毕竟当时的张作霖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的状态,任其发展的话,最后张作霖极有可能灭掉其他人。再说说奉系内部,无论是以汤玉麟、吴俊升为代表的老土匪们还是杨宇霆为代表的留日派都是张学良得罪不起的,甚至就连他自己的势力也不敢太过调查。

国外的势力就不用说了,仅仅是因为张学良打不过他们。国内的也同样如此,张作霖敢与日本扳手腕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国内其他势力的支持,张学良自然也不能例外。而奉系内部也同样如此,无论是老一辈势力抑或是留日派,张学良如果将其逼急了,都是有可能造反的。甚至就连自己提拔上来的少壮派也是有反叛的可能。

所以张学良当时并不是没有孤注一掷为父报仇的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敢,或者说不舍得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所以他选择了对自己父亲的死视而不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