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军队政治工作的先锋

谭政长期从事并领导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善于做政治工作,还善于开展理论学习与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军队政治工作的观点与方法。毛泽东称“谭政,谈政也”,这是对谭政的最高评价。

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维护人民的利益。谭政认为,要把广大民众看作军队的母亲,对于每一件违反人民利益的事情,都应认真地处理并加以纠正,这是军队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只有如此,才能改善军队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进而发动和组织群众。1929年,红军主力下井冈山后,在闽赣交界的边远山区,面临着后有追兵且无粮可吃的困境。由于没有根据地,许多群众看见扛枪的来了,以为要抢粮食,便藏起了粮食并躲进山里。是让官兵饿肚子,还是白拿群众藏起来的粮食,成为当时最为棘手的问题。一些人认为,这个时候要救红军,大家饿得不得了,不吃不拿就没法子活!谭政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认为这样做既破坏了军队纪律,也有违人民军队的性质。经过考虑,他提出了“打收条”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军队用了群众的东西,吃了群众的粮菜,要给钱。如部队没有现款,就给群众“打收条”,写清楚吃了群众多少粮食,等革命胜利后,再来偿还。群众还可以拿着收条去苏维埃政府顶交公粮。后来,这一办法开始在军队中广泛实行。通过实施这一政策,当地群众逐渐认识到中共的军队是不白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军队,是真正顾及人民利益的军队,从而使军民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善于总结经验,进行理论提升。1947年,谭政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简称东总)主任。夏季,东北我军攻势作战取得胜利后,军队的成分变得异常复杂,不仅有土改后踊跃参军的农民,还有大批俘虏经过改造后加入队伍。不同人员的加入使军队的思想问题颇为严峻。有的不愿在气候条件恶劣的东北作战,有的充满流氓习气与军阀作风,有的缺乏纪律意识。因此,加强部队的纪律建设、提高战斗力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时,谭政从辽东军区政委陈云口中得知辽东军区第三纵队七师的诉苦运动搞得很有特色,对官兵的教育作用很大。随后,他带领工作组深入第三纵队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总结诉苦运动的经验教训。

通过研究分析,谭政认为诉苦运动可以解决部队教育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当前部队教育的主要内容,二是如何进行教育。在诉苦运动中,应使官兵了解当前复杂的战争性质与阶级关系,把个人仇恨与阶级仇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谭政把诉苦的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后,誊写成文,下发东总各部队进行推广和执行。事实证明,这种思想教育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战士们经过诉苦运动,纷纷表示愿意跟着共产党奋勇杀敌,部队面貌焕然一新。1947年9月初,毛泽东在批阅第三纵队开展诉苦运动经验的报告时,专门作出批示:“东总诉苦运动搞得好,这个经验很有借鉴意义。”后来,毛泽东对报告修改后,批转全军,号召各部队认真学习第三纵队的经验。

军队政治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谭政认为,做政治工作必须树立大局意识,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采取不同的政治工作方法,使军队的政治工作始终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进行。抗战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围绕这一任务,谭政一方面向全军强调政治工作服从党的中心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这一时期八路军的任务是争取民族自卫战争的最后胜利与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另一方面,他也对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抗日,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军队的任务也相应发生变化,逐渐转为实现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政权。谭政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把这一时期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军民关系、加强军队训练、进行军队建设等方面。例如,他认为要辩证地看待军队生产问题。各地驻军每年可以花一段时间帮助群众开展春耕、秋收、挖渠、修堤等工作。但必须认识到,生产不能多搞,也不能不搞。这一时期军队搞生产的目的,不在于自给自足,而在于支援地方建设,改善部队与地方群众的关系。

军队政治工作要坚持民主,秉承以人为本思想。谭政认为,在对待官兵的问题上,不仅要尽量满足官兵合理的物质要求,而且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工作中,谭政总是认真听取意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搞家长制、一言堂,对犯错误的同志也从不一棍子打死。在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期间,谭政亲自抓军队的肃反工作。1955年11月,谭政亲赴湖南指导工作。当时,湖南省军区的肃反工作已经进入定案阶段。军区领导在向他汇报工作时,提到该部有一名政工科长,1947年他分别伪造了党员介绍信与入党志愿书,利用分配到一个新工作单位的机会,混入党内。军区领导表示这个人的问题已经全部核实完毕,本人也承认了错误,他们准备将此人定为混入党内的政治骗子,清除出党。谭政没有立刻下定论,而是仔细询问了该同志入伍后的表现及他是否具备一名共产党员的资格。该领导如实回答,说这位同志“一贯表现较好,作风正派,能联系群众,工作上有一定成绩”,具备了做一名共产党员的条件。弄清楚情况后,谭政认为该同志采取这种方式进入党内,做法上肯定是错误的。但既不能把他定为混入党内的政治骗子,也不能把他清除出党。事实证明,该同志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考验,他到党内来并非别有用心,而是出于想干革命的动机,这与政治骗子截然不同。最后,谭政说:“我看还是为他补办一个入党手续,帮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吧!他会为党继续努力工作,对党有益无害。”

在对待俘虏的问题上,秉持人道主义理念。抗战时期,瓦解敌军工作是削弱敌军战斗力并减少我军伤亡的重要政治工作方法之一。谭政认为要根据敌伪军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对待伪军,要坚持军事打击与政治工作相结合。既要通过军事打击逼迫伪军就范,又要借助伪军内部的不满情绪,做通“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思想工作。对待汉奸,要反对“大小汉奸都一样”和一律“杀无赦”的观点,如果这样做势必会把同情分子和动摇分子“逼上梁山”,让他们死心塌地为日本卖命。对待日军,可以利用其思乡心理与厌倦战争心理,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