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他可能没有三国鼎立之势,网友说:他的缺点就是太完美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由衷赞叹,诸葛亮正是以其非凡的政治军事等才能,成为我国历史长河中最灿烂的明星之一。

诸葛亮高瞻远属、料敌如神的政治和军事智慧久为我国人民津津乐道。刘备在没有诸葛亮之前,惶惶如丧家之犬,完全是一个奔窜求存的角色。通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之后,从此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指明刘备成就霸业的发展方向。所谓一言而定三分国,堪称历史奇才。在决定三国割据的赤壁大战中,诸葛亮帮助孙权树立必战决心,帮助周瑜筹划赤壁大战的细节。赤壁战后,更帮助刘备兵不血刃地占领荆州,表现出诸葛亮出神入化的军事艺术。刘备之所以能够在强大的曹操和孙权面前,偏霸西蜀,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不能不说凝聚着诸葛亮的智慧和功劳。

诸葛亮还是一个发明家,南征孟获,为解决军人的食品和营养的问题,发明了馒首(类似今天的肉包子);北伐曹操,为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又发明了木牛流马,使军粮的传输运转如飞。在南征北战之中,他还结合中国传统易学文化,发明了八阵图,使得蜀军的阵势变化莫测,让对手不可小觑。在北伐战争中诸葛亮曾一度被司马懿围困,无法传递讯息。孔明算准风向,用纸做成灯笼,再系上求救信放入天空随风飘出去,终于得救,这便是著名的孔明灯。

所有这些,有其一项,都足以称为智者,而这些筹谋发明,都出于诸葛亮一人之身,难怪诸葛亮能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了。

诸葛亮不仅政治智慧出众,人格魅力更是突出。《后出师表》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动人之语,它向来被看作是诸葛亮心迹的表白,也是诸葛亮留给后世的最突出的历史形象。这句话以后成为一个成语,专门用来赞美那些献身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政治家。不过,“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究竟是诸葛亮夫子自道还是后人对他的溢美之词,因为《后出师表》的版权问题已经变得扑朔迷离,难知究竟了。不过,仔细阅读《三国志》等史书,并没有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名言。比较类似的话是诸葛亮在接受刘备白帝托孤时的答语“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因此这句话大约是后人对诸葛亮生平的概括和评价。

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命于内忧外患的危难之际,以丞相、武乡侯,兼任益州牧。由于刘禅庸碌无为,不谙政事,蜀国政事无论大小,全由诸葛亮决断定夺。正如刘禅所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诸葛亮一个人撑起了蜀汉的整个政局,他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为蜀汉政权的发展耗尽心血。他在刘备死后派使者出使孙吴,苦心恢复蜀汉与吴国的政治联盟;他出兵西南,七擒孟获,以极大的耐心安抚夷越,稳定蜀汉统治的后方;他努力平衡益州大族和刘备旧臣之间的政治权力,以严格法令,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更为感人的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五伐中原,为了自己对刘备的政治承诺和蜀国的根本利益而竭尽心力,积劳成疾最后为国捐躯,命丧五丈原,赢得了时人和后世的高度赞赏。

他可以说是挑不出毛病的完美,这样的诸葛亮大家可喜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