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探寻之黄姓传说:数千宗亲聚首江夏堂

近日来自海峡两岸的1000多位黄氏宗亲聚首厦门江夏堂,在江夏堂落成百年之际,共同参与中秋祭祀、拜谒先祖。

黄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截止至2006年,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迄今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目前在中国姓氏排名中排行八位。

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关于黄氏的起源,有3种说法:

1.源自赢姓:

远古时期,东夷部落有首领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在商末周初时在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2.源自官位:

远古时期,黄帝下属有官位称为黄云,黄云的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官称为姓氏,称黄云氏,后面逐渐演变成单姓黄氏、云氏等。

3.源于改姓而来

远古时期,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具体的起源可查看上方视频)

古代黄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今湖北省云梦县),因此“江夏堂”是流传最广的黄姓堂号之一。

位于厦门思明区的厦门江夏堂始建于1910年,落成于1918年,是清朝末年末代武状元黄培松奉旨建的黄氏宗亲总祠堂。

厦门江夏堂过去曾经是大陆、尤其是闽南的宗、乡亲“过台湾”、“下南洋”的出发地,如今又成为台湾地区和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各国的黄氏族人后裔回大陆寻根访祖首选的落脚点。

这处被誉为“厦门最具艺术价值老建筑之一”的江夏堂,富丽而不失古韵,仍然保留着气势恢宏的飞檐、层层斗拱叠架的藻井和漆金装饰的祖龛。

此次纪念厦门江夏堂落成100周年的庆典活动,吸引了上千名来自台湾、新加坡、菲律宾、韩国的黄氏宗亲参与。台湾台中黄氏宗亲理事长黄进中表示:“在海内外黄姓子孙的观念里,厦门江夏堂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年青一代了解黄氏家风家训,敦亲睦族,不忘祖,不忘根。同时通过这样的联谊活动,组织黄氏宗亲、企业家,整合资源,共同投资。

不得不说,中秋祭祖仪式即可凝聚宗亲,传承祖训家风,又强化了同宗同根血脉相连的亲情认同,这样的活动,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大力弘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