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华最高武学的最后一位见证者,34岁隐退江湖,一生从未收徒

一提起“江湖”,我们就会想起“大侠”、“武林”“功夫”等词汇,同时我们脑海中也会浮现出“骗子”这个词汇,这是因为一些形形色色的趋金逐利之徒,用此来行骗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以至于人们会把“江湖人士”一棍子打死,称他们为江湖骗子。但是,真实的江湖也曾经很纯洁,那时,一说到“武林”,人们会第一时间想起那些大德高人,他们武功与德操都堪称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位武功人品俱佳的侠士——李仲轩。这位武林前辈一生没收过传武的徒弟,却成中华最高武学的见证者。

李仲轩,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李仲轩的三位师傅,个个都是当时武林中的特一类高手。

李仲轩

李仲轩最先拜唐维禄为师,跟随其学武。唐维禄人称“赛白猿”,在北京南河沿地区享有名誉,当年崇拜者很多。唐维禄侠肝义胆、同情穷人,为民惩恶痞、孤身化解讹财案等诸多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唐维禄收徒不拜帖,不办酒席,不让学艺的人破费分文。

唐维禄

李仲轩的第二位师傅是形意拳大师,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尚师傅体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却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及实战武功名震武林。曾被清朝大内总管李莲英聘请护院,曾在李存义在北京的沛城镖局,保定的万通镖局主持镖局。

李仲轩拜尚云祥为师时,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尚云祥开始是不愿收他的,尚云祥给出的理由是:“老师傅,小徒弟(尚云祥年长李仲轩51岁),以后给人当祖宗呀!”在李仲轩第一位师傅唐维禄的劝说下,尚云祥才肯他为徒弟,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学成后不收徒”,免得乱了武林辈分。李仲轩当即对着两位恩师立下“学成后不收徒”的誓言。随后,才举行了拜师仪式。

尚云祥

李仲轩的第三位师傅是薛颠,薛颠师从李存义、李振邦、薛振纲,。他是李存义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李存义经常在人前夸赞他,认为他日后可以继承他的事业。薛颠心高气傲,自认为功夫无敌,某日与其师兄傅剑秋在山东客栈投宿时讲论武艺,被傅剑秋指出他不足的地方,薛颠不服,要求比试。他们在客栈房间中比试,薛颠被傅剑秋一掌打中,撞破了窗子,从二楼摔下去。薛颠引以为耻,于是不告而别,到了山西习武,学习形意拳。

直到十年后李存义过世,薛颠才回到北京,指名要与傅剑秋挑战,但李存义的大弟子尚云祥出面制止,阻止这场同门之间的比试,并由他作主,让薛颠接掌天津国术会,后收李仲轩为徒。

薛颠

李仲轩被唐维禄悉心培养,被尚云祥、薛颠破例收于门下,三位大师看重的是他的文化素质。他见证了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在几位老师的精心栽培下,终成一代名师。

李仲轩34岁自武林退隐,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时间轮回,前辈们相继逝去,甚至自己同辈的武林道友逐渐凋零,李仲轩自然成了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当年的形意拳可谓名不虚传,甚至代表了当时中华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

李仲轩

由于李仲轩出身世家,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所以在退隐江湖后,又因师父誓言终身未收徒,所以他把时间都用在了理事武学著作上,晚年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见证了中华武术的最后辉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