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一外国人来中国,说:什么康乾盛世,百姓就差没要饭了

有人说,乾隆时代是中国的巅峰时期,整个王朝的GDP几乎占据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不仅经济非常强大,军事实力在世界上也是不可小觑,四海之内都臣服于乾隆时期。

但就在这样一个最完整最牢靠的统治体制之下,民众的生活却是麻木、自私的,对于国家的事情毫不在意,每个人都只在意自己的生命,对于政府如何做好像跟他们并没有关系,于是在这样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内在的清朝好像腐烂了一般,但几乎没有人能正确认识这样一个时代。

这就要从乾隆的幼年时期说起了,乾隆幼年时期被康熙看中,康熙认为这个孩子非常有帝王之相,而且天子聪慧,学啥都快,所以康熙就亲自把他带回宫里养育。乾隆在雍正死后,他也用不着跟谁激烈竞争皇位,而是理所当然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之后的乾隆励精图治,国家被他管理的很好,不过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

他的双眼被蒙蔽了,因为他根本没有睁开眼看过世界,他所在意的只是清朝自身的实力,从来没有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比过,他认为无论外国怎么发展,终究超不过清王朝,因为他相信清朝在他的治理下不可能弱于别人,不过他错了,那时候的西方已经开始了改革,英国更是进行了工业革命,他们的生产力在快速发展,爆炸式增长。

当一七九三年英国的一个访华团队来到中国,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这个国家是神秘的,毕竟中国已经很久没有对外开放了,所以当他们即将到达中国陆地时,他们是非常兴奋的,但是他们一上岸,马上就由兴奋转变成了震惊。

原来,他们所见的第一眼,竟然是穷苦瘦弱的老百姓,他们大都步履蹒跚,穿的衣服也都是破破烂烂,很多人都没有鞋穿。这跟他们所想的实在太不一样了,他们一度还怀疑是不是自己来错了国家,一点也没有英国人喜气洋洋开心的笑容,反而都是死气沉沉,耷拉个脸,看样子生活十分痛苦。

其实十四世纪的英国也是非常穷苦,一般的面包对于普通人都是奢侈,更别说吃一块肉了,但是经过工业革命之后,他们的处境大不一样了,几乎人人都过上了奢侈的日子,人们的物质水平也越来越高。英国的经济水平渐渐和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小,这全都得益于他们的统治者对于改革孜孜不倦地追求,他们认为改革才是促进生产力的唯一方式,而他们也做出了实际行动,推动了改革的发展。

到了十八世纪和乾隆同一时期的英国,一个普通的员工都有自己健康的食谱,他们甚至开始了对荤素的搭配,怎么营养怎么吃,一日三餐,几乎天天都能吃上肉食。

再看那时候的乾隆时期,底下的老百姓过的都是苦不堪言,别说吃肉了,一般都是蔬菜和粗粮,就连吃个鸡蛋那也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而且很多人都有劳役,生活艰难困苦,百姓穷困潦倒。或许你不相信,但这一切都是隐藏在“康乾盛世”里的真实。

话说回来,英国的访问团来到中国后,看到这样的景象也是于心不忍,所以会把自己吃过的东西给予当地的百姓,就连他们泡过的茶叶,百姓们也是拿回家和他人分享,他们想要找一个人来给他们领航,但是并没有人愿意主动出来帮助他们,这也是让他们有些生气,不就是帮忙寻个路,有这么难么?

原来,当地的百姓根本不能和他们一起出去,如果出去了,那就意味着家里老老少少的吃食成了问题,但是英国的人管不了这么多了,命令他们马上准备好,做好领航员的任务,但接下来的一幕让英国访问团永生都难忘。

只见很多中国的百姓都纷纷双膝跪地,眼神无光,只是苦苦哀求,仿佛他们的思想被人夺走。

他们还看到海边被奴役的农夫被鞭子抽打,那种抽打好像打在了一个牲畜上,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每个人好像机器一般干着属于自己的事情。

他说:就这也叫盛世?百姓就差当乞丐了,而且乞丐还有灵魂,百姓却没有。他们似乎乐意过这样的生活,这才是最可怕的。

康乾盛世最可怕的不是民生凋敝,而是人们都放弃了自己,甘愿成为制度的奴隶,他们的膝盖不是用来站立的,而是用来弯曲的。

可以看到,乾隆的盛世只是靓丽的外衣而已,如果褪去这层衣服,你会看到内部腐烂不堪的百姓生活,当世界上人人都讲究自由平等的时候,中国的普通百姓依旧甘愿被服役,难道这样的时代,也敢叫做盛世?

清朝的实力已经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不管是政治或是科技都落后于西方一大截,当整个世界都在发展前进的时候,清朝依旧固步自封,原地不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