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一向仁慈孝顺,为何坚决要杀亲舅舅呢?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第三代皇帝,他是汉高帝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的兄弟。汉文帝贤明睿智,生活节俭,宽厚仁爱,谦恭孝顺。他在位时,励精图治,发展经济,重视民生,开创了古代中国第一个盛世。

当初吕后病逝后,诸吕作乱,被陈平、周勃、刘章平定。群臣商议决定迎立一向宽仁贤明的代王刘恒为皇帝。刘恒非常谨慎,狐疑不决,便用龟甲占卜,卜之大吉。刘恒还不放心,便派舅舅薄昭去长安查探情况。薄昭去长安后,周勃等人详细解释了立刘恒为皇帝的心意。薄昭回来后,告诉刘恒说:“事情确实是真的,不用怀疑了!”

薄昭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在刘恒入京当皇帝一事上,查探情况,也算出过一份力。刘恒即位后,薄昭被封为为轵侯。但是后来,薄昭却被汉文帝逼迫,绝望自杀。

汉文帝一向宽仁孝顺,为何要杀亲舅舅薄昭呢?此事在《史记》和《汉书》均无记载。

后人半真半假的杜撰为:“薄昭的侄子薄贵作恶多端,大臣钟毓依法处决了薄贵。薄昭大怒,拔刀杀了钟毓。汉文帝也大怒,要杀薄昭,被群臣和太后劝阻。汉文帝心生一计,在宫中布置灵堂,灵位上写上舅舅的名字,令百官哭祭,然后召舅舅入宫。薄昭见此情景,知道自己不会被原谅,绝望自杀。”这里的薄贵和钟毓都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新唐书》记载:汉文帝的舅舅薄昭,陪同汉文帝从代国入京有功,后来犯了杀人罪,汉文帝为不让法律蒙羞,令群臣穿丧服去舅舅家哭祭,薄昭才自杀,良好的史官不认为汉文帝做错了。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汉文帝舅薄昭,从代来有功,后坐杀人,帝惜挠法,令朝臣丧服就哭之,昭自杀,良史不以为失。

《资治通鉴》也有记载:“薄昭杀了汉使,汉文帝不忍心亲手杀薄昭, 于是让群臣陪薄昭饮酒,劝他自杀。薄昭不肯,汉文帝便让群臣穿丧服去薄昭家哭祭,薄昭才自杀。”

《资治通鉴·第十四卷·汉纪六》:汉文帝十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由此可知,薄昭犯法杀人,汉文帝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杀了舅舅。维护法律的尊严,目的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那么汉文帝有必要一定要杀舅舅薄昭吗?其实大可不必。古代君主有特赦的权力,只要不是罪大恶极,都可以赦免。薄昭此前没有犯罪纪录,只是杀了一个无名的汉使,又不是谋反作乱。文帝为了维护法律尊严,可以将薄昭罢官削爵,贬为平民,甚至下狱叛他无期徒刑,这样至少薄太后还能与兄弟相见。这种特赦死罪的事情,在古代屡见不鲜,人民也习以为常。如果汉文帝特赦薄昭,这点微不足道的污点,其实并不会影响他的功德。

史书参考:《新唐书·列传第三十·长孙褚韩来李上官》《资治通鉴·第十四卷·汉纪六》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敬请关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