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国怎么称呼中国?叫法五花八门,其中日本叫法最可恨!

我们中国人今天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它是中国人自己创设的一个名字。确定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专名,实际上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古代的中国人不用中国这个专名来称中国,外国人对我们的叫法也是五花八门。

第一种:丝国

中国自古就是丝绸大国,不但受到国人喜爱,还远销海外。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古代欧洲的一些国家都习惯叫中国为“丝国”。

第二种:以朝代命名

我国古代有很多大一统王朝非常鼎盛,与其他国家也经常联系,在古时候还有很多其他国家叫我国为“秦”,“汉”,“唐”,马可波罗游记中则称我们为“元“”。到后来因为陶瓷的存在所以就变成了“china”。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和我国经常接触的国家,对我国的叫法也是不同的。俄罗斯,印度,日本对我国的叫法更是五花八门。

第三种:契丹

在古时候俄罗斯称我国为“契丹”,那么为什么会这么叫呢?那肯定是和我国古代辽国有关了,当时的大辽王朝是处于北方的,所以和俄罗斯是邻居,而且那时候辽国对外交流一直都是坚持中国正统,俄罗斯发展我国的发音和“契丹”很相似。所以就这么叫了。

第四种:支那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和我们发生接触、文化交流最频繁、文献记载保留最多的国家,莫过于印度。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词。整个词在汉译佛经中很常见,音译作“至那”“脂那”或者“支那”。

日本对中国的称呼也是支那,这个词语便是源于印度。在唐朝的时候,日本多次派使节出使大唐,并派遣遣唐使学习我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在公元804的时候,日本有个僧侣空海随自己国家的使者来到了我国学习佛教,而且还把翻译过来的“支那作为对我国的一种尊敬。之后他国称呼我国叫做“支那””才鼎盛起来。日本之后还对我国清朝称呼为“清国”和大清帝国,也称呼我国人为支那人。

根据史料记载,宋教仁创办的一本杂志就叫《二十世纪之支那》。所以支那非侮辱的意思。但是在甲午战争,日本入侵我国的时候,却把支那转变成了侮辱的意思了。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

1930年,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直到日本战败后,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确认''支那''称谓含有蔑意,故于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称呼中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