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的“叶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有一个人人皆知的成语,叫做叶公好龙,提到了一个人叫做叶公。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叶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西汉时期,有一个人叫刘向,编纂过几本书,其中,《新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叶公的人。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的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到了叶公的家里。叶公一见真龙,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六神无主,逃走了。

这个故事,一经流传,便成为典故。叶公也成了一个反面的例子,用来讽刺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

但这其实是对叶公的诬蔑。

叶公是春秋末期楚国的一位大政治家,叫沈诸梁。

叶公的父亲叫沈尹戍。沈尹戍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曾孙,因为担任过沈鹿邑尹,所以就叫沈尹戍。

公元前528年楚平王即位,楚国的实力逐年衰落。而此时,东南的吴国已经崛起,北方的晋、郑两国结为同盟,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侵袭叶地。叶处于楚国的最北方,是楚国的北方屏障,是楚与诸侯争锋的前沿阵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楚平王就让沈诸梁担任叶县县尹,即县令。楚国的县等于小国,县令称公,沈诸梁被称为叶公。

楚平王有位太子,名叫建。

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去替太子娶亲,那位秦国女子十分美貌,无忌就地平王说,那位秦国女子美艳极了,不如大王自己娶了她,另外为太子娶亲。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话,就自己娶了那位秦国女子。

费无忌做贼心虚,担心一旦平王死了,太子继位,要杀了自己。于是,他又在平王跟前谗言太子建。平王最终听信谗言,把伍奢囚禁起来,并派人去杀太子。太子建立即逃亡到宋国。太子建先是逃到了宋国,后来又去了郑国,郑国人待他很好。后来他又去了晋国,却与晋国人谋划袭击郑国,结果事情败露,郑国人把他杀了。

公子建与郑国结仇,这个仇恨延续到了他的儿子胜身上。

子西是楚国的令尹,令尹一职是楚国在春秋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国家政治、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子西不知发了哪门子神经,想要召胜回来,让他保卫边境。

此时的胜正流落到吴国,心里满怀着对郑国的仇恨,但却无处可去。叶公说,胜这个人是个心里种满了仇恨的人,心怀奸诈,如果让他回来,国家将不会安定。可是子西执意如此,叶公知道事情不可改变,于是托病居住于叶地。

胜回国以后,子西让他居住在白邑,所以胜被称为白公胜。

回国不久,白公胜就督促子西攻打郑国,以报杀父之仇。子西不答应,这让白公胜内心充满怨恨。过了些日子,胜又请求攻打郑国,子西无奈同意了。就在这时,晋国人攻打郑国,楚国去救郑国,并和郑国结盟。白公胜忍无可忍,带兵进入国都,杀死了令尹子西,囚禁惠王,自立为楚王,楚国全国陷入动乱之中。

经过叶公多年的经营,叶地不仅生产得到了发展,经济繁荣,而且政治、军事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叶公亲自率领叶地军民,带着长枪短刀,浩浩荡荡杀进都城。一路之上,叶公所率正义之师受到了国人的拥护与爱戴,士气高昂,叛军一触即溃,白公胜兵败自杀。

历史赋于叶公以救国之重任,时代成就叶公匡扶国难之英名。举叶地之力,兴除国难,拨乱反正,叶公的功绩如明月在天。

叶公是一位英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丑化叶公的故事呢?

其实,这个故事的来历另有故事。《新序》一书里这样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张拜见鲁哀公,等了七天,鲁哀公都没有接见他,子张就叫仆人捎话给鲁哀公,说我是听说你喜欢人才,才不远千里来投奔你的,结果你过了七天都不召见我,你说你喜欢人才,其实和叶公喜欢龙差不多。于是就举了叶公好龙的故事。子张的用意很明显,是用这个故事来讽刺鲁哀公并非真的喜欢人才的,并非为了贬低叶公。

可是,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了。虽然,这个故事不可考。虽然大家也知道,天上未必有真龙,真龙也未必会知道人间的事,未必知道人间有一个叫叶公的喜欢龙的人,从而轻易地下了凡尘。天上人间相通的事,可信吗?

但是,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存在,千百年来,人们对叶公的认识往往源于这个故事,这个可笑的无稽之谈。

叶公生活的时代虽然距今两千多年了,但是叶公的后人还在,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传颂着叶公的丰功伟绩。《左传》《国语》《史记》等著作中都有对叶公事迹的记载,虽然是残缺不全的,是零星散落的,但把这些零散的史料整理起来,便是一部关于叶公沈诸梁丰功伟绩的完整记录。

今天,在位于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叶县叶邑镇,叶公曾经为官的地方,有座叶公陵园,是后人为追念叶氏先祖叶公而修建的。陵园的北边紧靠澧水河,夏秋多雨季节,河水暴涨,冲刷着两岸的泥土,形成很高的陡坡。每年的清明节,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叶公的后裔,纷纷来到这里,祭奠他们的祖先,那个曾经创下了伟大业绩使一个时代振兴的英雄人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