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谋士不自立为王,反而辅佐他人?缺点太多,没办法

古代谋士很多,聪明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诸葛亮、周瑜、萧何等,为什么他们智力足够,谋略也不少,但是却不能挑大旗呢,往往都是选一个带头的人。比如诸葛亮辅佐刘备,周瑜入孙权麾下,萧何则侍奉刘邦,我们不论是翻阅古书还是观看电视剧的时候都会发现,谋士一般都是聪明的人,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是他们都不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是鼓动其他的人,去成立一个帝国,他们在一旁指点江山。

细细想来,不过这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聪明的人度量很小,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成大事者,度量是个必需条件。但是聪明的人因为思虑太多而斤斤计较,对于一些小事,都会久久不能忘记,这就会导致郁结于心,无法正确用人,从而丧失识人待人的正确态度。

第二:聪明的人想的太多,考虑的太深。比如,一件事情,如果简单的去想去做就不会有太多的节外生枝,但是聪明的人却会反复考虑,如果这样会怎样,如果那样他会怎样,想来想去,便会丧失一些先机和技能,缺乏了一开始的动力,瞻前顾后,想的太多占用时间太多,便不能把一心一意来做好一件事情。

第三:聪明的人有谋无勇,有谋略这是聪明人的标配,但是上文也说过,聪明的人想的太多,无法决断,田径赛马的故事流传已久,计策分上中下三等,这就是聪明人的厉害之处,危急时刻,还能一条条的列出各大计策,但是为什么这么麻烦,还要提供这么多选择呢,笔者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聪明人脑容量够大,另一方面,也是聪明人无法决断的后果。

第四:聪明的人因为智慧,所以不想冒险,擒贼先擒王,主君和谋士被俘,带头的被杀,而谋士却仍可以被许以高官厚禄,跟着谁都一样,这就考验忠心问题了,不过这倒是后话,因为我们不可能一直都会被正确对待,聪明的人也一样,他们在危险来临前都会推算到。搁现在就是风险评估师,他们才不想被当作祭祀用品被端上供桌,只会拿一个挡箭牌,去为自己抵挡所有风雨。天塌下来,有头领撑着,聪明人只要谋划谋划就好了。

第五:聪明的人只愿做贤内助,而不愿挡箭牌,静态的谋划好一切,风险由帝王担着,自己则无惧风雨,在大树的隐蔽下为所欲为好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