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什么我们只记得他在成都修了个草堂?

外地朋友来成都,杜甫草堂是必去的。这座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每到节假日,永远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景象。

如果让当年的杜甫看到此情此景,他肯定会诧异:为什么我走过那么多地方,你们只记得我在成都修了个草堂?

对呀,为什么是成都?

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都是行过万里路的人。但李白是一路游山玩水,杜甫却是一生颠沛流离。

安史之乱以前,算是杜甫读书游历的阶段。杜甫籍贯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712年),二十岁离家南行,到吴越地区漫游。二十四岁,自吴越返洛阳,应进士试,不第。第二年前往齐赵之地游历,结识高适。

744年,33岁的杜甫在洛阳与44岁的李白相会。此后他与李白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第二年秋末与李白在山东分手,一生再未相见。

此后十年,杜甫困守长安。屡第不中的他,早已不复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那时的杜甫居住在长安城南郊少陵,生活困顿。再加年龄渐长,一事无成,故自称少陵野老。

755年11月,44岁的杜甫回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他感慨于国奢民困的时局,便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震撼人心。

谁能料到,就在这个月,安禄山反于范阳。次年六月,潼关失守,长安沦陷,玄宗仓惶西逃。

刚好踩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上,杜甫的命运更是急转直下了。本来他带着一家人在鄜州(今陕西富县)避难,但他一听说太子李亨(即肃宗)即位于灵武,立马只身北上,投奔肃宗,结果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感于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杜甫写下《春望》一诗。后来杜甫好不容易逃离长安,到凤翔投奔肃宗,哪想他又因为房琯辩护得罪肃宗,不受重用。

仕途受阻,关中还闹起饥荒,为官薪俸不足以养家糊口,杜甫衣食无着,近乎绝望。他只能弃官,挈妻带子,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投奔亲友。不过,到了秦州,杜甫一家的生活依然困苦。他找了块地,想修个草堂,也没修起来。

住了三个月,同谷(今甘肃成县一带)县令写信邀请杜甫,杜甫又满怀希望地上路。哪里想到,他们一家翻山越岭到了同谷,同谷县令却没有给他们提供任何帮助。

要维持生计,杜甫只能去山上捡拾橡果、栗子,扛着锄头在雪地里找黄独(一种野生的山芋)。忍饥挨冻了一个月之后,杜甫再次启程,入蜀就食。759年冬天,杜甫一家到达成都。

那时杜甫可能不会想到,在成都定居的这些日子,将是他一生中最为惬意的时光。

最初,他居住在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这个故人,便是时任彭州刺史的高适。

杜甫在成都的亲朋好友,还比较靠谱。所以第二年春天一到,杜甫就开始准备修建草堂了。一位姓王的表弟(在成都府任司马一职)送来了建房款,一个茅草屋就修起来了。

但只有能遮风挡雨的屋子也不成其为诗人的住所,所以杜甫又开始写诗众筹修花园。他向一位叫萧实的县令要100棵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应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他还找绵竹县令韦续要竹子,写的诗意思也差不多:绵竹的竹子那么多,但我的草堂前却没有。

杜甫想把草堂修得尽善尽美。要来了桃树和竹子,他觉得还不够,便向绵谷县尉何邕要可种十亩的桤树苗,理由是这树长得快,三年便可成荫。这还没完,他又向涪城县尉韦班要松树苗,向一位“徐卿”(有人认为是剑南兵马使徐知道)讨要果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有了尽善尽美的住所,杜甫终于能过上和和美美的小日子了。

以前的杜甫,一直在漂泊,一直在忧国忧民,写的诗都是十分沉重的,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但在成都,他的诗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舒缓了。

草堂修好了,客人也就来了。杜甫有一首《宾至》,写得客客气气的:“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有人认为这首《宾至》是写高适造访草堂的,因为高适年长,官大,文坛地位也比杜甫高。

但杜甫另一首《客至》,欢迎的是他一个当县令的舅舅,风格则完全不同,极富生活情趣:“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可以看出,杜甫不复拘谨,安安心心当起了草堂的主人。

诗中“舍南舍北皆春水”一句,这个“皆”字写得很妙,暗示出春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唐代时,成都水流充沛,流水穿街过市,处处是水景,处处可泛舟。杜甫的日常娱乐之一,就是在水中泛舟,极富生活情趣。杜甫一边驾着舟,一边看孩童拿着指捕鱼捉鸟的工具在两岸玩耍,“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

杜甫的家人也时常在诗中出现,他在《江村》诗中写道:“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这草堂前后的河水,可供泛舟,可供钓鱼,还可供洗浴,堪称是完美的生活伴侣。《进艇》中又有:“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诗中的“南京”,便是唐代的成都称号。往北望去,中原满目疮痍,所以“北望伤神”。那么,干脆就不要去想这些,安心享受西南大都会的安谧美好。

黄四娘的花园、草堂外的白鹭、窗中的西岭雪山、门外的万里船……所有这些,都变成了杜甫活泼清新的诗句。在成都,杜甫留下诗作2400余首,其中有《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姚有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在成都创作的这些诗,论艺术成就可能不如杜甫晚年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所创作的秋兴八首,但胜在通俗可感,生活气息浓厚,所以流传最广,到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能背出来。更何况,杜甫还有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所以,大家都记得,杜甫是在成都的草堂里写的这些诗。

其实,杜甫在成都停留的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只有五年,中间还颇有曲折。本来,杜甫好不容易修好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杜甫是很不爽的,但幸好这时他的好友严武来到成都,任剑南节度使。

严武一来,杜甫的春天又到了。靠着严武的资助,杜甫把草堂扩至“有竹一顷余”,并把茅屋修缮一新。但几个月后,严武又被朝廷召回,杜甫把严武一直送到了绵州奉济驿,一边分手一边写诗表示“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显然是特别伤心。

不料这时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就在成都发动了叛乱,严武被兵阻出不了剑门,杜甫也回不了成都,只得转到梓州(今绵阳三台县)。高适平定了叛乱,但蜀中还是乱纷纷,严武又被派到成都主持大局。杜甫得知消息,立刻赶回成都。杜甫一回来,严武就启奏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官品为从六品上,这是杜甫一生中得到的最高官阶,也是“杜工部”的由来。

离开两年多,如今重回草堂,杜甫的心情只有一个字:喜。他在长诗《草堂》中就连用了四个“喜”字:“入门四松在,步屧万竹疏。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不过,让人疑惑的是,严武一直打胜仗,但杜甫在幕府只待了几个月,就辞官回草堂去了。个中原因,有人说是同僚的排斥打击,有人说是杜甫个性疏懒,不喜约束,难以适应“晓入朱扉启,昏归画角终”的幕府生活。

765年,严武因暴病逝于成都,杜甫在草堂的生活难以为继,于5月离开成都,乘船东下,此后进入荆湘等地,重新过上了颠沛流离的落魄生活。以舟为家的杜甫,甚至连死因和卒地成为一个悬案。

相传770年,为避兵乱,杜甫驾舟前往郴州,不料船到耒阳方田驿,被洪水围困,不能前行,绝粮半旬,耒阳县令聂某派人送来丰盛的牛肉白酒,杜甫吃多了喝多了,当夜就死去了。所以耒阳有杜甫墓。

更靠谱的说法是,杜甫在耒阳无法前行,只能掉转船头北返。他想重回故里,便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钱也花光了,他只得从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

杜甫死后,家人无力扶柩还乡,只能将诗人葬于当地。所以一般认为,杜甫墓就在湖南平江。

但是,虽有杜甫墓,后人去凭吊诗人,首先想到的还是杜甫草堂。正如冯至所说:“人们提到杜甫草堂,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为什么是草堂?

这又要从头说起。虽然被后世尊为“诗圣”,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杜甫在文坛的地位并算不高。尤其在唐代,杜甫诗名不彰,不仅无法与王维、李白相提并论,甚至在绝大多数的唐代诗歌选集中,都没有选杜诗。

唯一的例外,就是晚唐诗人韦庄编著的《又玄集》,选了7首杜诗。杜甫是该集中入选诗作数量最多的诗人,可见韦庄对杜甫的推崇和喜爱。

韦庄的身世,和杜甫有些类似,也是颠沛流离了很久之后,来到了成都。那时的韦庄,是前蜀的开国宰相,已经72岁了。他在成都的晚年生活,比较平淡。诗歌创作由诗转向了词。现存韦庄的大部分词作,就是作于这个时期。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词人,韦庄有《浣花集》十卷流传于世。这个《浣花集》的名字,也是向杜甫致敬。

用现在的词汇来说,韦庄就是杜甫的“骨灰粉”。除了将杜诗发扬光大,他还自称“杜陵归客”,模仿的是杜甫“少陵野老”的称号。他去世前,一直吟咏着的,也是杜甫的诗句:“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此句出自杜甫的《南邻》一诗,写于成都浣花溪畔。

最重要的是,韦庄发掘了草堂的独特价值。韦庄来到成都,专门去浣花溪畔找到了杜甫草堂的旧址。当年的草堂早已掩没于荒草间,只有台基尚存。韦庄便命人结茅重建草堂,作为自己住所,用以追思杜甫。

自此,杜甫草堂被确认,并成为文学的圣地流传至今。

成都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杜甫草堂。从古至今,成都从来都是令人向往的文化胜地。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着灿烂辉煌、弦歌不辍的巴蜀文脉,又书写出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

随着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的召开,成都将大力推动“三城三都”建设,让天府文化走向世界,把成都建设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