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老照片 | 援藏回忆:1975年,我从上海毕业到西藏当医生

▲图/谢白羚

1975年,我于上海二医大毕业后,与同学一起到了西藏。同学被分配到离定日县最远的绒辖边境区,我因为在拉萨因缺氧昏厥过一回,被分配到离县城较近的措果区,那里海拔4100多米,有近四千人。

▲1976年5月,在措果区赤脚医生培训班。为大家示范“耳针”穴位扎法,图中坐着的女孩是培训班其中一个学员。图/谢白羚

第一次下措果,印象特别深刻。先落脚在一户社员家里,老百姓盛情款待煮了羊肉,我在上海一点羊肉不吃,但这里的羊肉没什么膻味。第二天喝了碗羊油熬的、膻味很重的涂巴后骑马前往措果区。区里专门留了大米饭和猪内脏,我一点也不饿,但又不想显得格格不入,就勉强吃,刚扒两口,眼前一黑,啪,昏了过去,把大家吓坏了。

▲1980年我调到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工作,除了分管一个病区的医疗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外,还时常外接医疗保健任务,被上级卫生机构借调参加西藏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环境农牧区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带着两名藏族青年医生下县下乡。此为1984年7月日喀则地区医院留影。图/谢白羚

第二天医疗工作开始,老百姓听说来了个“中央医疗队”女医生,一连许多日子,从早到晚病人一直不断,我拼命看门诊,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想到培训当地赤脚医生。

▲1976年5月,两个赤脚医生培训班的学员与我在出诊途中。牵马的男孩儿叫次旦,是措果区的学员,拉着我手的女孩儿是来自另一个区的赤脚医生。图/谢白羚

培训赤脚医生的事马上定了下来,共选出21人,从补习文化开始,把常见的病名、药名认下来,同时也教打针技术。工作一段时间后,另一个问题又突出出来:少药。西藏遍地是药,于是决定就地取材,赤脚医生、卫生员等齐心协力采集药材,同时县里给我们卫生所拨了一千元办制药厂。

▲1976年,出诊途中留影。平常我们出诊一般都是骑马去。那时候有媒体听说有上海去的大学生到措果支援医疗建设,前去报道。这张照片是当时一位记者给拍的。图/谢白羚

1986年,我调回了上海,措果那几年,我们做了一些事,现在回过头想想,自己也感到惊奇。一晃三十多年了,对措果那段生活,我一直非常留恋,有时工作中遇到了难处,想想措果,想想措果的人们,那么多的困难都熬过来了,眼前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没有什么不可以坦然处之的。

《西藏老照片》今日头条号是一个对话时空的图片传播平台,我们致力于挖掘西藏厚重的历史人文,讲述那些曾经的故事。《西藏老照片》也是迄今唯一与“今日头条”达成合作与版权保护协议,并呈现西藏老照片的头条号。

在文章下方留下您的微信号

我们邀请您入群

......

来关注《西藏老照片》今日头条号

这里有另外一个时空在等着你

将历史一页页翻开

此外,《西藏老照片》现在

正式向全国读者们征集藏地老照片。

那些泛黄的记忆会打开些什么,

期待你和我们一起重读。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要求:

请务必注明版权所有并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邮箱和电话)。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请写信与小编联系,进一步沟通投稿事宜)

本文摘自《西藏人文地理》2007年7月刊,点击"阅读原文"在微店订购2007年全年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