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洪秀全后代相比 这个日本造反者后代的结局要好十万八千里

【太平天国系列247,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我们都知道,1864年天京城破,幼天王洪天贵福惊慌失措,在忠王李秀成的护卫下才得以狼狈逃出天京,此后辗转于皖、浙、赣一带。

洪天贵福后来被清军抓获,遂将自己的天王身份和盘托出,在写下7份供状后,幼天王还希望得到清政府的宽恕。为此,他急于和太平天国划清界限,说“那打江山前后,都是老天王做的,与我无干”,“就是我登极后,也是干王、忠王他们做的。”洪天贵福还说,“广东地方不好,我也不愿意回去,我只想跟唐老爷到湖南读书,考进秀才”。

让人感慨的是,他的父亲洪秀全屡次考秀才失败才造反,而他则是造反失败又想着考取秀才。遗憾的是,命运没有给他机会,就在他竭力拍清政府马屁的时候,就被斩草除根,凌迟处死,年仅15岁。

实际上,按照清律,谋反、谋大逆是最严重的犯罪,惩罚手段也最严厉,基本上都以凌迟处死、亲属一律问斩来处罚罪人。因此,天京城破后,除了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的所有家眷都被杀。按照曾国藩幕僚赵烈文的记载,天王府里尸体遍地,投河、上吊的女子随处可见。

就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约十年以后,日本也产生了一支叛乱的起义军,那就是西乡隆盛发动的西南战争。不过,和清政府对太平天国进行斩草除根、秋后算账的处罚不同的是,日本对这支起义军极为宽恕。

当西乡隆盛兵败时,他的儿子西乡菊次郎刚好17岁。西乡隆盛看着大势已去,就下令解散全军,并要求重伤者、非战斗者以及自己负伤的儿子向政府军投降,他相信政府会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而他的部分亲信则一直战死。

果然,西乡隆盛战死后,西乡菊次郎得到政府的赦免,他后来成了京都的市长。

西乡隆盛的另一个胞弟——西乡从道一直在明治政府中当大官,他从来没有因为哥哥的起兵造反而受到任何牵连。当哥哥被镇压后,他的官职更是青云直上,成了日本海军中第一个受封元帅的人。

日本不仅对曾经拼死反对过自己的人网开一面,而且委以重任,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同样是十九世纪后期,日本与清政府处在同样的困境,但在清朝将反对者们大举进兵、斩草除根之时,日本已经以更加开放、合乎现代法治的手段去对待造反者,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太平天国的后代们顶着“叛臣逆子”的帽子被杀害,他们到处流亡,而日本的造反者,有才能的则被政府重用,他们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镇压了反对者后开始了洋务运动,而日本则接受了反对者,也开始明治维新运动,两国经历了将近四十年赛跑后,清政府在甲午年输给了日本。

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但对待造反者不够宽恕也算是一个原因吧,不论太平军还是捻军,庞大的组织也不乏人才,遗憾的是,严厉的处罚让大量人才成了刀下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