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旧照:资本垄断下穷人睡大街,“富人”住花园小洋房

19世纪70年代,随着德国人西门子研发出了发电机,将人类曾经认为只存在于“闪电”中的神秘力量“电”驯服,全世界发展的车轮开始自“蒸汽”向“电汽”蓬勃发展。

其中作为生产力主要表现的资本企业,经过新旧技术的互相厮杀,得以造就实力更强劲的区域“垄断企业”。这群企业先是用新技术武装自己,然后快刀斩乱麻的把自蒸汽时代走出来的旧技术企业兼并。

得以形成以国家为边境的垄断企业,在垄断企业规模化的高效率生产模式下,人类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资本主义社会模式进入了数据上最漂亮的年代。

不完全统计世界工业生产在1850―1870年的20年间只增长了一倍多,而1870―1900年的30年间却增加了近两倍,20世纪初的13年又增长了59%。然而工业水平和生产力的发展,并未带来欧洲社会全民的富裕,反而加大了贫富差距,穷人和富人过着天差地别的生活。

欧洲某个穷苦人家的陋室,房间只有一个,但却要住一家子人,甚至连一个独立的洗手间都没有,洗澡这类平常事,都只能端个盆子“干洗”。

然而别看上面的“陋室”太不讲究,对于那时大多数欧洲穷人来说,拥有一间能住的房子,往往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能找到一个没有被人占据的公共设施长椅,都能算的上是一件值得兴奋一夜的“好事”。

面对着贫穷带来的无奈,跟当今很多落后国家一样,那时在欧洲穷人圈子里“麻醉”药物异常的盛行,穷人幻想着借助注射“吗啡”这类的麻醉药让自己活在美滋滋的梦中。在那里没有贫穷,他们能够尽情的享受快乐生活,只过当药劲过后他们将面对更加贫穷的现实。

而在欧洲穷人贫瘠的另一面,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致”富人(中产)生活,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富人们虽没有像他们的“老板”那样成为能左右国家的“富豪”。

但是充分享受了“提升”所带来的“精致”生活,他们住的房子,除了有着光鲜亮丽的家具,还是有独立饭厅的“大格局”。

且房子除了必要的居住功能,还提供一个家庭娱乐场所,即有一个不错大小的后花园。周末时光之时,富人家庭可以喝着“美滋滋”下午茶,看着夕阳落下。

而在富人“美滋滋”的同时,在他们同一块土地,甚至同一个城市之下,有着大批的穷人因贫困,而不得不在大街上睁着无助的眼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