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拙克己”的曾国藩,为何后世对其评价还是毁誉参半?

说起晚清的名臣,恐怕曾国藩也算得上是一位了,不过这位老臣却遭受了后世之人的对半评价,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了,对其赞誉有加者不乏众多,但是对其痛加批判的也不在少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后人对他的评价如此的分明呢?

曾国藩少时家中还算是富裕,虽然他的祖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其走南闯北,阅历很是丰富,所以这也给少年的曾国藩很大的思想启蒙,还有就是他的父亲是一个私塾里的秀才,当时中了秀才也是了不起了,所以很有才学,所以他在幼时就得到了很好的家教文化的熏陶,这也是为了他之后的仕途还有以后的处事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落里出来的秀才,最终还是登上了晚清朝廷的政治舞台,这是非常辉煌的人生。但是谁能想到,少时的他,只不过是一个“蠢笨”的孩子。

他自幼读书就是用的笨方法,基本上是如果不读懂前一句话,他是绝对不会读下面的诗句,一篇简短的文章可能要这样被他读上几十遍,才可以自己真正的理解,不,应该说是勉强的背下来,甚至还出现了一个很好笑的趣事,就是有个小偷想要到他家来偷点东西,但是发现大晚上的,曾国藩迟迟不睡觉,所以小偷就没有办法下去翻箱倒柜偷东西,所以就只能躲在房梁之上,想等待他上床睡觉,但是等了实在是忍不住了,他还是在读那一篇文章。

以至于,小偷都不得不帮他背了几句。这样的曾国藩也真的是十足的呆萌,要是有这样的个性在现代社会的话,估计也会有不少姑娘喜欢吧,就是很木讷呆板,也是很可爱的人设啦!

当他当上了翰林之后,更是把这种呆板生活的方式带到了工作里了,就比如说,他为了见到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可是天天写诗文送给军机大臣,一连被拒绝了十三次,但是他还不死心,还一直送,最终穆彰阿被他的这种持之以恒给感动了;其实说这样的做事态度是呆板,其实更不如说是“尚拙”的哲学,即为不投机取巧,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事。

这样“尚拙”的哲学更是在他打仗里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打仗从未使用过什么锦囊妙计,就是一味的采取“结硬塞,打呆仗”,每天就是不断地筑起城墙,挖通沟壑,大量的筹备火炮,坚决不会主动带军进攻,这样的态度反倒不像来打仗的,闲庭散步一般,把太平军搞得是人心惶惶,不知道他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士气也被磨得没有了,于是他再开始一举攻下城池,最终仅凭四场胜仗就扫平了太平天国的祸患。

曾国藩深深的明白“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他从不走捷径,扎实彻底,坚定不移的走自己所信奉的真理,最终超过同时代的所有那些比他”聪明的人“。

这是后世赞叹他的做人克己尚拙,主要还是他之前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实在是情非得已杀害了不少的人,所以就有人斥责他杀人太多,还有就是1870年的“天津教案“事件,所以就有是非不分的人说他是卖国贼,但是他却没有为自己申辩过只言片语。

其实我觉得人性的复杂程度不应该仅仅是用一段话就囊括那个人的一生,就用好人坏人的标签来看待那个人的所作所为,不能以一件事就论是非对错,更不可因为他杀的人的多少就一定认为是坏人,是不折不扣的狂魔,这是非常的低级和幼稚的。

所以,尽管曾国藩是杀了太平天国的不少人,但是也不可以否认他维护了清朝的统治,他本身就是作为清朝的官员,所以站在他的立场上,他并没有粗偶,我们不应该站在一个道德的层面去斥责他,那样无疑是不公正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他的“尚拙“哲学,知道了历史的走向,所以才可以更好的做自己,不是吗?

作者:姑苏 严禁抄袭 抄袭必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