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地瓦岗军走向覆灭,原因有多,其中一点跟此人有关

《隋唐演义》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末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

其中以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在内瓦岗军的故事最为精彩。

瓦岗军是隋朝末年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在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一百多支农民起义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瓦岗军是当时农民起义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数次打败隋朝前来镇压的军队,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隋炀帝被部将杀死。

瓦岗军起义领袖翟让,韦城人,也就是今天滑县东南妹村人,原是衙门法曹小吏,因出于不平,放走无辜“罪犯”,被判死刑,被押在牢狱内等待处斩。法主黄君汉看翟让气度不凡,将其放出,劝他聚众起义。翟让回家,与其兄翟弘、侄摩侯、友王儒信奔瓦岗寨,聚众起义。时现曹州单雄信、卫南徐世绩、当地富户贾雄,皆聚瓦岗。他们杀赃官,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当时有歌谣说:“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去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农民纷纷加入瓦岗起义军,瓦岗起义军很快发展至万人。

瓦岗军人数越来越多,军需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于是徐世绩献计要求翟让沿运河截获商旅公物,于是军需得到了保障。公元614年,瓦岗军多次打胜仗,控制了从梁至黎阳一段永济渠。隋朝大为震动。公元615年,张须陀率军前往镇压瓦岗军,被瓦岗军打败。公元616年,李密加入瓦岗军,深受翟让的器重,瓦岗军迅速的发展壮大,达到了数万人。公元616年10月,张须陀再次率军镇压瓦岗军,再次被瓦岗军打败。

公元617年瓦岗军攻下了隋朝最大的粮仓之一兴洛仓,并且开仓赈济百姓,起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农民起义军,之后再夺下隋朝的第二大粮仓回洛仓,这个时候瓦岗军建立了政权,翟让将王位让给了李密,李密称魏公,公元617年为永平元年。这一年瓦岗军击败了前来镇压的王世充,瓦岗军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这个时候瓦岗军内部分裂,公元617年11月11日,李密杀死了翟让,王儒信、翟弘、摩侯同时遇害,徐世绩被砍伤,这次分裂使得瓦岗军开始走下坡路。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死,杨侗称帝,李密率领瓦岗军投降了杨侗,宇文化及前来镇压瓦岗军,瓦岗军大败。公元618年7月,王世充攻打瓦岗军,瓦岗军大败,李密率兵两万投降了李渊。后来背叛李渊自立为王,遭到李渊的夹击,全军覆没,李密也走上了不归路,年仅三十七岁。

至于瓦岗军的失败,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瓦岗军起义失败原因一:瓦岗起义军是一支农民起义军在一开始的时候能够做到为老百姓而战斗,在攻陷了隋朝第一大粮仓兴洛仓的时候开仓赈济灾民,老百姓都额手相庆,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拥戴,队伍迅速的壮大到几十万人,但是瓦岗军的领袖翟让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权利的重要性,将自己的领导地位让给了封建贵族出身的李密,这为以后瓦岗军的失败埋下了重大的隐患。可以说翟让的短视是造成瓦岗军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瓦岗军起义失败原因二:瓦岗军的领导阶级的内讧是导致瓦岗军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瓦岗军在建立了以李密为首的政权之后,由于李密的气度狭窄,忘恩负义,对翟让等瓦岗军的领导人实施了大肆的屠杀,使得瓦岗军的众多优秀将领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这次屠杀直接造成了瓦岗军军心不稳,诸将也离心离德,瓦岗军战斗力直线下降,从此改变了瓦岗军所向披靡的大好形势,开始了屡次战败的历程。

瓦岗军起义失败原因三:瓦岗军最后在李密的带领下投奔了李渊,但是李密却最终背叛了李渊自立为王,这次背叛直接导致了瓦岗军被李渊全部消灭的结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