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永为何会选择考古及人类学作为自己一生的学术方向?

梁思永在梁家几个子女中是较少让梁启超操心的,这也许和他的性格中沉着稳重、善解人意的特质不无关系,再有就是,他的恋爱、婚姻少有波折。夫人李福曼是李蕙仙的侄女,也就是他的表妹,比他小三岁,八岁以后一直住在梁家,与他可谓青梅竹马。1930年,梁思永从哈佛学成归来,李福曼也从燕京大学毕业,长期的感情积累,使得他们的结合如水到渠成。梁思永是梁启超第二位夫人王桂荃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七日出生于上海,成长于日本,1913年随全家一起回国,1915年与思成一起进入北京清华学校读书。1923年5月7日“国耻纪念日”这天,他与思成在南长街被陆军次长金永炎的汽车撞翻。所幸思永只受到一点轻伤,很快就复元了。这年夏天,思永从清华毕业,考取哈佛大学,主攻考古及人类学。

梁思永

梁思永选择考古及人类学作为自己一生的学术方向,显然也是受到了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梁启超的学问,按照他在《三十自述》中的说法,早年好段、王训诂之学,“不知天地间于训诂词章之外,更有所谓学也”,甚至一度想要放弃科举考试,专注于此。师从康有为以后,所授乃陆王心学,以及史学和西学,从而接通了梁氏家学中得自陈献章的熏陶,强调“义理”的传统,所以,梁启超的学问带有调和汉宋,把“义理”和“考据”结合起来的特点。虽然他很少研究甲骨学、考古学,但他所开创的“新史学”,却强调史料的搜集和鉴别,不限于书本和文献,还强调实迹、口碑和古物的价值,其中就讲到野外的发现和古器物的发现。他注重“史前时代”的研究,引进了西方考古学的历史分期概念,认为中国的史前史也应该包括新石器和旧石器两个时期,并经历了石器、铜器、铁器的进化。这些都在事实上影响着梁思永对所学专业的选择。梁启超甚至有过这样的想法,希望思永学成之后能留在他的身边做助手,因为,“我做的中国史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在这件事上,他很需要儿子的帮助。

梁启超

不过,梁启超绝非一个“自私”的人,为儿子的前途考虑,也为中国考古事业的未来考虑,他还是积极地帮助思永开辟自己的学术道路。1926年底,他听说李济和袁复礼要去山西发掘西阴村遗址,力主思永回国参加发掘工作。他多次写信给思永和李济,为他们穿针引线。他告诉远在美国的思永:“李济之(李济)现在山西乡下,正采掘得兴高采烈,我已立刻写信给他,告诉以你的志愿及条件,大约十日内外可有回信。我想他们没有不愿意的,只要能派你实在职务,得有实习机会,盘费食住费等等都算不了什么大问题,家里景况,对于这一点点钱还担任得起也。”虽然由于社会政治动乱,梁思永最终没有成行,但梁启超却担负起向他通报现场发掘情况的义务。1927年1月10日,他又致信思永,为他回国实习作了具体安排:“关于你回国一年的事情,今天已经和济之仔细商量。他说可采掘的地方是多极了,但时局不靖,几乎寸步难行,不敢保今年秋间能否一定有机会出去。……但有一样,现在所掘得76箱东西整理研究便须莫大的工作。你回来后看时局如何,若可出去,他们便约你结伴;若不能出去,你便在清华帮他整理研究。两者任居其一也,断不至白费这一年光阴云云。”于是,这一年的夏天,梁思永从美国回来了。他在国内工作了大约一年,第二年九月,在梁启超的坚持下,思永回到哈佛大学研究院继续他的学业。

梁思永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萧宸轩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