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之意为“陕之西”,这里的“陕”是哪里?

带有方向的省名,不少是成对出现的,如河北与河南,“河”是黄河,黄河两岸分南北;山西与山东,“山”是太行山,山脉两边各西东(当然山东的名字有其历史缘由,今天的山东与山西并不接壤)。

但有的也不是成对出现,以陕西举例,陕西的名字意思是“陕之西”。

这里面的“陕”,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地名——陕州,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

陕州在黄河南岸,黄河在流经陕西、山西两省时,从北往南,作为两省的省界;然后往东拐了个90°的弯,转而向东流,成为了山西、河南两省的省界。

黄河在这里拐弯,是因为遇到了南边的秦岭山脉,因为秦岭和黄河相遇,所以形成了天堑——潼关。

潼关是山河之间的天然关隘,将西边的关中地区和东边的中原地区隔开,易守难攻,在古代的科技水平之下尤其如此。

潼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潼关县,东边和潼关接壤的,就是上文提到的陕州。

从中原到关中,因为有秦岭和黄河的阻拦,潼关就成了一条必经之路,从这条路走每次都会经过陕州,因此陕州成了一个地理标记,西边的关中地区也被称作了“陕西”。

历史上的陕州,从北魏到清朝,建制一直在延续,州府于陕县。

建国后,州一级被专区、地区取代,而此时,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成,陕县之中析置三门峡市。后来城市发展,三门峡市逐渐兴起,80年代兴起的“市管县”改制,陕州地区所辖的各县(包括陕县)划归地级三门峡市的管辖。

2015年,历史上的陕州州治——陕县撤县设区,成为三门峡市陕州区,自此陕县、陕州与三门峡的地位完成逆转。

其实,由于民国时的“市县分离”、改革开放后的“市管县”改制,类似的市县地位逆转的例子有不少,有时间我们可以慢慢来看。

以上就是“陕之西”它的由来,以及它的“陕”的前世今生。

至于为什么没有“陕东”,或许是因为陕之东就是中原,中原当以中自居,于是中原的名字虽多有变迁,直到今天形成河南、河北,也没有出现陕东的叫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