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与博山西冶街

原创: 孝水留声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事可谓家喻户晓。但康熙私访到颜神(博山)的故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

颜神大街上的孙国老,在博山可以说是路人皆知。可是知道他大名的人却也不多,他学名孙廷铨,字枚先,自幼聪明过人,明崇祯十二年考中举人,数年后升为三部尚书、(兵部、户部、吏部),到了清朝康熙元年,他成了康熙的老师,被称为《一代帝师》。康熙三年成为书院大学士。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四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开创了清朝康熙盛世,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多次微服私访巡视各地,体查民间习俗。康熙二年冬,孙国老因病辞朝,回到了故乡颜神(博山),闭门著书。椐传孙国老回归故里后,康熙皇帝曾‘微服私访来博山探访过他。

博山大街 孙廷铨故居

琉璃最早起源于炼丹家。传说古时候,博山有一个叫路申的人,在炼丹炉的炉碴中,发现了一颗颗不规则的发光的东西。有的晶莹剔透 ,有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于是路申欺骗国君说,这就是仙丹,放在室内,一可避邪,二可使人长生不老。当时满朝文武官员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发光体,便信以为真,如获至宝。这就是博山琉璃的“始祖”。

随着琉璃的发展,后来面世的形状各异、花色不同的琉璃制品,令他们的“老祖宗”自叹弗如。 清朝初年,天下大治,百业俱兴,琉璃业迅猛发展。博山西冶街一带家家户户都以琉璃为业。各种琉璃制品,设计精巧,色彩夺目,可与玉石、玛瑙媲美。许多工艺品作为朝中贡品,或悬于宫殿大厅,或摆设在书房案头,令人爱不释手。于是便有了一句行内的话:世界琉璃在中国,中国琉璃在博山。

而博山的琉璃则是产生、兴盛在西冶街。

相传,康熙皇帝见到这些琉璃制品,赞赏不已,于是有了观光琉璃之乡,顺便看望老师孙国老的念头。

一天,康熙皇帝微服出宫,携带几名随从南下来到博山,沿西冶街一路观赏,但见“珍珠玛瑙翠,琉璃琥珀光”,繁华的店铺,琳琅满目的陈设,令康熙皇帝惊叹不已。

蒙蒙细雨中的西冶街

博山的琉璃工匠,性情豁达、开朗、豪放,常与过街行人戏闹取乐。康熙与随从人员身着布衣,工匠们哪里知道是当今圣上驾临,加之博山人生性好客,见到一行人在炉前观看,也凑上前与他们戏耍。有的搔康熙的后脖子,有的摸康熙的屁股。一时间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康熙皇帝真正体验了“与民同乐”的滋味。

他们走了一段,康熙悄悄问随从:“这条街是什么街?”其中一随从刚要说出“西冶”二字,另一名随从心想,这“西冶”与“戏野”谐音,恐有冒犯皇威之嫌,惹怒了皇帝,会惹出大事情。想到刚才的场面,于是灵机一动,随口说到:“此街民间称为闹龙街。圣上为真龙天子,今日驾临闹龙街,如何不闹!”康熙含笑点头,龙颜大悦,与随从们翩然过街而去。

事后,工匠们得知,方才戏闹的就是当今万岁康熙皇帝,于是在博山琉璃工匠中就有了这样一句自豪的话:“咱炉匠连皇帝的屁股都敢摸。”流传开来,成为美谈。

后来,西冶街南段一带称为“兴隆村”,含前漆沟、后漆沟、大天井胡同、小高家胡同等,直至1993年城市改造而拆迁。2004年西冶街更名为步行商业街。如今的西冶街仍旧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比那时更繁华了。

博山琉璃久负盛名,自古就有“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之说。而西冶工坊又是琉璃之乡的翘楚。2018年8月30日西冶工坊在北京举行了国际琉璃艺术家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