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名靠前的一个大姓,发源河南,唐朝时出了九个宰相

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3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8%。郑姓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郑姓最主要的来源是姬姓,远祖是西周宣王的幼弟姬友。公元前806年,周宣王把自己的异母兄弟姬友分封到都城镐京附近的咸林,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国号为郑,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郑国,也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受封诸侯国,姬友后世被称为郑桓公。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姬宫涅即位,因为郑桓公是他的亲叔叔,就封他为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

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坏人、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郑桓公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太史伯说:“只有洛阳东面,黄河和济河的南面可以居住。这个地方,临近虢国(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和郐国(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这两国国君都是贪财好利之辈,百姓们不归附他们。朝野上下都很爱戴您,只要您借地,虢郐两国的百姓都会成为您的子民啊!”郑桓公说:“虢郐之地,地面平缓,是四战之地,子孙恐怕不易安身,到江南一带怎么样?”太史伯说:“周衰,楚必兴;楚国兴起,对郑国不利。”郑桓公又问:“周代衰落,哪国又将兴起呢?”太史伯说:“可能会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

郑桓公采纳太史伯的建议,于公元前772年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今荥阳京襄城村),虢、郐二国向他献上十个城邑。公元前771年,犬戎袭周都镐京,杀了周幽王,郑桓公也死在这次战乱中。郑桓公子掘突即位,是为郑武公。到武公的儿子郑庄公执政时,郑国成为春秋初年头号强国,号称春秋小霸,中学语文教材中选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就是郑庄公的事迹。

不过好景不长,郑桓公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郑国夹在强大的齐、楚、秦、晋之间,慢慢沦落为二流国家。公元前376年,韩哀侯出兵灭郑,郑国子孙以国名为氏,散布于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间。

荥阳郑氏三公像

荥阳郑氏:经学起家

郑姓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郡望是荥阳郑氏。实际上在郑国灭亡后,郑氏子弟大量聚居在开封(今开封市西南25公里)。因为两汉以后,居住在开封的郑姓人成为天下望族,而开封长期归荥阳郡管辖,再加上当时社会标榜郡望的风习,于是“荥阳郑氏”的叫法便广为流传了。这一家族真正崛起是从两汉之交的郑兴、郑众父子开始,路径是儒学。

郑兴少学《公羊春秋》,晚年又攻《左氏春秋》。天凤年间,被当时的儒学大师刘歆看中,整理儒学经典,参与校订《三统历》。郑兴的儿子郑众,少从父学左氏春秋,兼通易、诗,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与贾逵齐名,史称“贾郑”,官至大司农。郑兴、郑众父子是东汉名儒,受到清议的尊重,从此子孙世为高官。在东汉末年,郑众玄孙辈的郑太富有才略,董卓辅政,拜以将军,与荀攸等人共谋杀董卓,事泄脱身投袁术,拜扬州刺史,不久去世。他的弟弟郑浑和儿子郑袤后来投奔了曹操。

司马氏擅权,毌丘俭发动叛乱,司马师亲自征讨,文武百官到城东饯行,郑袤因为生病未能赶来。司马师对中领军王肃说:“没有见到郑袤来我感到很遗憾呀。” 王肃把这番话告诉了郑袤,郑袤亲自驾车,从近路赶上了司马师。司马师笑着说:“本来就知道你会来的啊。”两人共坐一台车,司马师问:“首先当实施什么计策?”郑袤说:“过去我与毌丘俭是同僚,对他有所了解,他这个人喜欢谋事但却不能通达事务的真相,自从他在幽州建立功勋,他的愿望膨胀。他属下大将文钦有勇而无谋。我们的军队出其不意,江淮的兵士锐利但并不稳固,如果我军深挖沟濠,加高壁垒来挫败敌人的锐气,这就是当年大将周亚夫所擅长的方法。”司马师认为很好。在魏晋嬗代中为司马师出谋划策立下功勋,西晋建立后,郑袤官至司空、进爵密陵侯。他的儿子郑默、孙子郑球都是西晋高官,此时是荥阳郑氏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十六国时期,荥阳郑氏和北方胡族政权保留了若即若离的关系,到了北魏时,迫切需要推动鲜卑汉化的孝文帝选择和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四大家族合作,荥阳郑氏迎来了自己第二个高峰。

唐代出了九宰相

荥阳郑氏在北朝的核心人物是郑羲,他是郑浑的后代。北魏孝文帝为自己及宗室诸王广纳汉族士族女,史称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连,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孝文帝带头纳崔、卢、郑、王四姓及李冲女为妃嫔,又替六个弟弟娶汉族高门女为妻。由于较其他大族与京都洛阳地理位置较近,受此地缘影响,荥阳郑氏与北魏皇室联姻较多。在孝文帝所纳的八位妃嫔中,就有郑羲女和郑胤伯女两人。孝文帝还为其弟广陵王羽、北海王详分别娉娶了郑平城女和郑懿女。

自孝文帝至北魏末,北魏宗室男性与郑氏女通婚共有七例,这在当时四大姓中是少有的。据不完全统计,北朝时期荥阳郑氏的婚姻样本共计70例,其中与各朝宗室联姻24例,占样本的34.3%。荥阳郑氏还和其他几大家族通婚,用盘根错节的婚姻关系巩固了郑氏家族的地位。翻阅《晋书》《北史》《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史籍时,提到郑氏家族中显要人物的籍贯,无一例外的都称“荥阳开封”人。

唐代的统治者是关陇士族,最初对崔、卢、郑、王等山东士族进行了打压,荥阳郑氏在政治上并不太活跃。但是, 由于士族世代累积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地位, 择偶于士族家对皇室的吸引力自不待言。山东士族向以清白的门第、优雅的门风为皇室瞩目,唐高祖就给自己的女儿从荥阳郑家挑女婿。到高宗后,进士在官员尤其是宰相的选拔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文化优势恰恰是像荥阳郑氏这样的老牌贵族的真正优势。从德宗以后,沉寂多时的荥阳郑氏突然强势崛起,在整个唐代一共出了九个宰相。

郑姓家系比较单纯,直到宋朝前没有发生其他外族基因流入的事件。宋朝以后,少数民族改姓郑的有:北宋金国女真人石抹氏族改汉姓郑,清朝满洲八旗舒穆禄氏、郑佳氏等氏族均改汉姓郑,蒙古族宝里吉特氏、正讷鲁特氏在清朝也有改姓郑的。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半岛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大肆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到今天,郑氏与金氏、李氏、崔氏、朴氏并称为朝鲜族五大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