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带出紫禁城的八大国宝,图5是唐伯虎精品,图9曾拍出3.03亿元

末代皇帝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1909年登基,1912年被迫退位,但一直在紫禁城住到了1924年,才被冯玉祥的部队赶了出去。据有关资料记载,末代皇帝溥仪在离开紫禁城之前和当时,曾通过各种途径,带走了故宫内存放的大批珍宝文物,其中包含很多天价国宝。这些国宝经过数十年的颠沛流离,有的流落在国外,有的收藏在个人手中,有的存放在博物馆。一起了解下其中的八大国宝。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画圣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著名文学仙才曹植的《洛神赋》而创作,但原本早已失传,此件是北宋画家所绘、现存时代最早、宋摹本中最完整、最古朴的一件。它原存于东北伪满皇宫内,抗战胜利后被东北抗日联军收缴,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唐《万岁通天帖》摹本。它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集合了王羲之、王献之等王氏一门的书法法帖,由武则天命人钩摹完成,因而此贴又以年号获称“万岁通天帖”。抗战胜利后,很多藏于伪满皇宫内的文物流落民间,不知去向。1954,解放军驻东北部队在一间仓库中发现了它,随即转交博物馆,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件《万岁通天帖》为仅存的摹本,十分珍贵,被专家鉴定为“下真迹一等”(意为形容和真迹几无差别)。

南宋《王文公文集》。王文公即王安石,《王文公文集》由宋代编纂出版。历经上千年之后,宋《王文公文集》几乎没有存世真品,唯故宫内藏有一本。溥仪将其带出宫后,几经周折,流落到了民间,并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日本东京宫内省图书馆,另一部分在收藏家王南屏手中。王南屏先生去世后,其收藏的半部由后人交给了国家。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唐伯虎以李公麟白描法,将杜甫《八仙歌》中称颂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琎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八位酒仙表现得非常传神而生动,画中人物或三五成群,或对坐饮酒,或独自一人,是唐伯虎画作中的精品。原存于东北伪满皇宫内,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乾隆田黄三链章。它由乾隆皇帝选用极品田黄石刻制,由三条田黄石链连接成一个整体。一个刻有“乾隆宸翰”一个刻有“惟精惟一”,另外一枚刻有“乐天”字样,呈椭圆形。溥仪对此物十分喜爱,多年来一直带在身边。后来,溥仪将此物上交国家。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赵佶行书蔡行敕卷》。此卷是宋徽宗不准蔡行辞去领殿中省之职所颁的敕书。笔划纤细,写来墨韵流畅,潇洒清劲,有如飘藤荡柳之势,具有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原存于东北伪满皇宫内,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唐簪花仕女图卷》。它由唐代画家周昉所作,表现唐代宫廷仕女生活。 全图分为三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这种主题在唐代书画作品中很少见,堪称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元五王醉归图》。它由元代画家任仁发所作,刻画了唐玄宗五兄弟花萼楼宴罢醉归的情景。画中五王,指临淄王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礼、岐王李范、薛王李业。这张画描绘了兄弟五人一起骑马游玩的场景。抗战胜利后,此图流落民间。2016年12月,此图在北京保利秋拍上拍。经过近一小时、147 次的激烈竞价,最终以 2.64 亿元落槌,成交价 3.036 亿元,创当年中国书画艺术品在全球的最高成交纪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