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画说」重阳节话“九”,这个数字咋就这么受欢迎?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就在10月17日。这个“老年人”的节日,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但它一开始没有“老”这个属性。远古时期,重阳是大家在9月丰收的时候祭天帝的日子。

有文字记载后,重阳的内容就越来越丰富了。有说春秋时期,齐景公在重阳日设了登高活动;有说汉高祖爱妃的侍女,将插茱萸、赏菊的风尚传入了民间。到了唐代,重阳正式被官方定为了节日。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的民俗,一直都是爬山、插茱萸、饮酒游乐之类的,可以说相当欢乐了。上个世纪末,大概80年代起,九月初九才开始逐渐成为“老年人”的节日。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取九月九日“久久”长寿之意。

九是个位数里最大的数,在我国,从古至今,它就是个广受大家喜爱的吉利数字。什么九五之尊、龙生九子、一言九鼎、数九寒冬,都说明了九的寓意有多么的高大深远。

那为啥不是十全十美的“十”呢?据说因为古人谦虚,觉得十是满盈之数,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而“九”则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有上升的空间,再加上和“久”同音,感觉生命力更顽强。

九要溯源的话,可能来自华夏民族地域划分。相传尧时大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另一个源头,则是史前人类对时空的观测、分割,乃“八分方位”,再加上中央方位,刚好就是个“九方位”。这一点,“八卦图”大家就都懂了。

文字出现后,九更是凭借着以“龙”为形的曲折之态,被看作“天数”,受到了大家的崇拜。

《山海经》里,整个宇宙的计量皆为九,届有九层、天有九层、冥界也是九层……

古代帝王为了向世人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利是上天赐予的,更是极力与“九”挂钩。九是最大数、五居中,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

官员呢,要有九品;行礼呢,要三跪九叩;宫阙要九重、城门要九门,连门上的门钉,也要横九竖九来个81颗。宫殿的台阶必须是九的倍数,连造个龙的壁,也得是:九龙壁。

有趣的是,九的倍数也被大家发扬光大了。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不管多少行要出状元,总之是九的倍数就对了。

佛教有18罗汉、武艺有十八般、天罡有三十六;孙悟空有七十二变,遇到的是九九八十一难。连梁山好汉,都是正好的108位。

九,真是个“妙哉”的数字呀!

封面新闻YELLOW工作室出品

小野老师 罗斯基 姜戈 大海 鱼鱼小 凯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