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戴雍正帝登基的头号功臣,被皇帝尊称为舅舅,最终却被圈禁而死

文/格瓦拉同志

此人是备受康熙帝信任的外戚,因在扶立胤禛为帝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由此成为雍正帝最可依赖的朝臣,并被其尊称为“舅舅”,所受宠遇冠绝群臣。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三年时间,这位权臣便被“拿下”,最终竟落得被圈禁而死的下场。这位经历无比坎坷的奇人,便是隆科多。

隆科多是康熙帝的表弟兼小舅子,备受皇帝信任

隆科多出身满洲镶黄旗,是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子,世祖孝康章皇后(康熙帝生母)之侄,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同时也是康熙帝的表弟兼小舅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隆科多从一等侍卫做起,没几年时间,便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前途一片光明。

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时候,隆科多又被提拔为步军统领(又称九门提督),掌管京师警卫部队,并监督京师内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的动向,位高职重,极受康熙帝信任。九年后(1720年),隆科多被提升为理籓院尚书,仍旧兼领步军统领。

康熙帝晚年,随着太子胤礽废立不定,皇子们争夺储君之位的争斗呈白热化趋势,起初最有力的竞争者,非八阿哥胤禩莫属。胤禩为人谦和、好笼络人,无论在宫中还是外朝,都拥有一大帮“铁杆”支持者。胤禩因有夺嫡之心,便勾结大阿哥胤禔百般诬陷胤礽,终于导致他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初次被废。

康熙帝信任隆科多,让他长期担任九门提督

胤礽被废后,康熙帝向群臣征询新储君的人选,结果以佟国维、马齐为首的朝臣,几乎一致性地支持胤禩,只有隆科多等少数几个人默不作声(老子支持胤禩,儿子却不置可否,或者可视为佟家有“两边下注”的心理)。然而康熙帝此时早已看穿胤禩的真面目,所以非但没有答应臣子们的奏请,反而把佟国维等人骂得狗血淋头。就此,胤禩的夺嫡计划彻底破产。

胤禩失败后,先前依附于他的胤祯遂由幕后走向前台,成了储君之位新的有力争夺者。康熙帝在临终前的几年时间里,对于择立哪位皇子接班一直犹豫不定,但是给外人透露出的信号,却是传位给胤祯的可能性更大。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由皇四子胤禛(胤祯的亲哥哥,但两人关系极差)胜出,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非隆科多莫属。

胤祯本来最有希望获得帝位

原来在康熙帝病重弥留期间,隆科多获得传达上谕的权力(“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大渐,召受顾命。”见《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五·列传八十二》),并利用胤祯领兵在外的机会,屡屡单独征召胤禛在老皇帝床前侍疾,结果不久便出现康熙帝驾崩、胤禛接受密旨即位的结果。

对于胤禛即位的合法性,外界颇多质疑,认为是胤禛跟隆科多达成了某种秘密“交易”,才导致这局面的出现。而隆科多之所以选择胤禛而非胤祯,是因为考虑到自己当年曾得罪过“八爷党”集团,一旦胤祯登基,自己恐怕没有“好果子”吃,所以为了保全身家性命,他也只能投靠“八爷党”的死敌胤禛。

雍正帝上台后,尊称隆科多为“舅舅”

雍正帝即位后,对隆科多百般尊崇,不仅公开称呼他为“舅舅”(雍正帝虽是乌雅氏所生,但自幼被孝懿仁皇后抚养,所以视后者如母),还让他承袭一等公的爵位,并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同大学士马齐总理政务。不久,又因为隆科多办事有力,加封他为太保,极尽笼络之能事。然而,隆科多的荣宠只享受了3年时间,便迎来“兔死狗烹”的命运。

其实雍正帝之所以优宠隆科多,无非是借助于他顾命大臣的身份,以证明自己的帝位来源合法。然而等到他清理完政敌、坐稳江山后,便越来越觉得掌握他太多秘密的隆科多是个“危险分子”,令他寝食难安。再加上隆科多日益显露出的恃宠而骄、专权跋扈风气,更是让他感到很有必要扳倒“舅舅”。

隆科多最终被圈禁而死

于是从雍正三年(1725年)开始,雍正帝以“交结专擅、诸事欺隐”的罪名陆续罢黜隆科多的职务,并屡屡诘问、申斥其罪状。两年后,雍正帝又以“结党营私、私藏玉牒”的罪名,下令将隆科多逮捕、抄家,并圈禁于畅春园。隆科多辛苦一生,最终得到的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病死于禁所。

上谕曰:“隆科多罪不容诛,但皇考升遐,大臣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今以罪诛,朕心有所不忍,可免其正法,於畅春园外筑屋三楹,永远禁锢...”六年六月,隆科多死於禁所,赐金治丧。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