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第一次见面,就把姜子牙拜为太师,因这8个字,说得太妙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典故人人知晓。

为什么周文王(周文王是后来武王追封的,当时叫姬昌)只见一次面,就把姜子牙拜为太师?因“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这8个字,姜子牙说得太妙,正好说到文王的心坎,所以两人一拍即合。

这8个字,到今天仍适用,我们可以学而用之,解析如下。

一、姜子牙用钓鱼解释“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的运用。

文王出门打猎,遇见在茅草河边钓鱼的姜太公,上前问他:“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君子喜欢实现自己的抱负,普通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我现在钓鱼就是这个道理,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

文王问:“这二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太公回答:“钓鱼好比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

姜子牙用钓鱼解释“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这8个字:想要钓到鱼,就要先投出诱饵;到人事上,想要得到人才,就要先给出厚禄、重金、官职,这就是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文王大为赞许,拜姜子牙为太师。

二、姜子牙用“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的计谋,攻破殷商,建立周朝。

殷商的最后一位皇帝纣王,荒淫无度、远离贤良、酷刑镇压,天下百姓和诸侯国皆表示不满。姜子牙用“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的计谋攻克:

首先,周联合其他诸侯国,让他们先把不满的情绪控制住,不要表露出来,正常地给纣王进贡,以臣服、顺从的假象,麻痹纣王。

其次,姜子牙和文王、武王暗地里加强国力,积蓄力量,以待讨伐纣王。

然后,试探诸侯国的意愿。周武王第一次出兵攻打殷商,并不是真打,而是试探其他诸侯国的意愿,结果是大部分诸侯国都不期而来地汇合,愿意一起讨伐纣王。

最后,时机成熟,一举攻破殷商,建立周朝。等到纣王淫暴达到极点,挖了比干王子的心,又囚禁了箕子,人神共愤。姜子牙见时机已经成熟,马上建议周武王出兵。于是,武王通告其他诸侯国联合伐纣。牧野之战,本来殷商的兵力居多,但因不得人心,没怎么打士兵们就纷纷倒戈,转向殷都,最终攻破殷商,建立周朝。

姜子牙的目的,是攻破殷商。他不是没有计策、冲动地马上出兵攻打,而是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先联合诸侯不断地进贡,给与纣王,让他麻痹大意,荒淫到极点,最后趁机取之。

三、“将欲取之,必姑与之”8个字,到今天仍然适用。

曾经有一个故事,说一群孩子在一个老先生家门前踢足球,非常吵闹,老先生没法好好休息。一般人的做法,直接把孩子轰走。老先生用了一个计谋,也就是姜子牙说的“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当孩子们过来踢足球的时候,老先生给他们每人1块钱,以示奖励,让他们好好踢;第二天孩子又来踢足球,老先生又给他们1块钱,让他们好好踢;第三天,又给1块钱;到第四天,老先生出来看踢球,但是不给钱了;第五天,老先生出来看踢球,也不给钱;第六天,仍然如此;到第七天,孩子们拿不到钱,觉得踢得没劲,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来踢球了。

生活中,很多事情,或者人际关系冲突,直接使用蛮力,简单粗暴,反而会两败俱伤,不如使用策略,使用智慧,化解矛盾,这样双方都和气,免去暴力或恶言相向。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只是姜子牙计谋中的一个。他的智慧在《六韬》中有更多的运用。欢迎关注,下次再一一分享。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创,从一个全新的视野,解读人文历史。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