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洪门都得靠边儿站 丐帮能成为清朝第一大帮会的原因只有一个

我们看武侠小说,总觉得丐帮的高级人物都背着八九个麻袋,并很奇怪那么多麻袋都用来装啥。也有人说,所谓的几袋弟子并不是背着几个麻袋。但是不管怎么说,丐帮也不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而是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别是民不聊生遍地皆丐的清朝,有时候丐帮帮主是要由王公贝勒来担任的,他们手里拿的不是什么“八袋九袋绿玉杖”,而是是一根黄色的木头杆子,就是这根黄色木头杆子,连八旗子弟都得乖乖听命,打死人也不用偿命。清朝人的笔记写得很清楚:“黄杆子者,辖治宗室八旗中之丐也……黄杆子一席,必以属之位尊势厚桀骜不驯之王公贝勒。”看来八旗子弟要饭的不少,不是王公贝勒,还真当不了这个丐帮帮主。

据史料记载,清朝的京城乞丐也分唱莲花落打把势卖艺的挟技之丐、帮人推车担担的劳力之丐、缺胳膊短腿的残疾之丐、假称投亲不着父母或自己有病的诡托之丐、自残身体恐吓店家的强索之丐、卖耳挖勺的卖梧之丐,而且这六种乞丐生命力之强,清朝灭亡了他们都没有消失。笔者就遇到过上数全部六种乞丐,还知道有一位卖纽扣的现在已经成了某大商业集团的老总——二十年前他还在忽悠着卖一毛钱(也卖过一分钱)一个的纽扣呢(先拿圆珠笔之类的东西出来,一毛钱一个,等你说包里的东西全都要了,他就从里面倒出上千个纽扣让你慢慢数)。

言归正传,还是来说乞丐的权杖和他们乞讨的伎俩。清朝末年,不但普通老百姓穷得吃不上饭,就是像啮齿动物一样越繁殖越多的八旗子弟,整天提笼架鸟斗蛐蛐养大黄狗,坐吃山空之后也不认为沿街乞讨丢人现眼。于是京城街头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相:“旗人向不事生计,而宗室中亦有游手好闲之徒,余威未杀,市井横行。”成了强讨硬要的乞丐,而八旗贵胄看准了这是一条生财之道,就出面把这些八旗子弟组织起来形成了丐帮,并且自任帮主,他们的权杖就是一根黄绸缎缠绕的杆子——清朝的规定很严格,黄色为爱新觉罗专用,单单姓觉罗的只能用红色,也就是黄带子红带子的区别。如果努尔哈赤皇太极知道代表皇室的黄色绸缎用来缠绕丐帮帮主的打狗棍,恐怕也要从地狱里爬出来骂街了。

因为是正牌爱新觉罗家族嫡传弟子,手里还拿着代表皇室身份的黄色打狗棒,丐帮帮主的权力是很大的:“彼中人违反帮规,则以此杆惩治之,虽挞死,无怨言。” 而且手拿黄杆子的丐帮帮主从不沿街乞讨,手下有身份的小头目一年就出来三回:“非端午、中秋、年终不外出,且不走居户,不伸手索钱。”但是他们要钱另有套路,等于向各商铺收保护费。一个高级乞丐领着三五个低级级乞丐,到商铺去唱莲花落,不管是不是字正腔圆,店家都要给不少于五个铜板的“赏钱”,如果丐帮合唱团唱了五句你还没拿出钱来,那么你就摊事儿了。这帮人不吵不闹掉头走就走,但是第二天就变成了十个人,第三天变成了二十个,第四天变成了四十个,还是不吵不闹,就是在你门前坐着。这时候就不是一两千个大钱能打发得了的了:“迨后店主托人和解,则数千数十千,视其时日之多寡、情节之轻重而定之。”如果请“黄杆子”出来平事儿,几百两银子就没了。

有了黄木头杆子撑腰,京城的乞丐们还拥有捕快的一部分权利,这种乞丐叫做“海捕之丐”,如果鲁智深活在清朝,他也跑不到五台山山,因为他会被海捕之丐拿下送交官府。这些海捕之丐是有执照并且报销差旅费的,“官亦与以票,归而缴票,谓之销差”。这些人三五成群流窜各地,打着追捕讨饭的旗号,见店铺就进,聪明的店家马上拿出十个八个铜板打发他们走人,否则就会被“搜查”——怀里揣着“海捕文书”,普通老百姓也真惹他们不起。

因为“活儿”是黄杆子帮主揽来的,所以这些海捕之丐的收入是要上交给帮主一部分的,一般来说是总收入的十分之二(其数大略不逾二成)。其实帮主的收入远不止小乞丐上缴的十分之二,因为他们可以在海捕之丐的“差旅费”上做文章:明明是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但是帮主却说一年也没回来,甚至直接说有海捕之丐“殉职”了,官府还是要给抚恤金的。

其实不仅仅是清朝,在任何一个朝代,像丐帮这样的团体,要是没有官府乃至皇室撑腰,别说发展壮大,就是生存下去都困难。清朝第一大帮会组织是丐帮,青帮洪门都得靠边站,原因只有一个:人家帮主是腰系黄带子手拿黄杆子的,有后台有背景,各级衙门都跟他们有合作,甚至还有一定的执法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