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金庸,世界会多么乏味

金庸先生去世,很多人刷屏缅怀。与金庸先生家人的哀婉不同,普罗大众的儿女情长,更多的是对一个江湖筑梦者的尊敬和惜别,是对金庸先生笔下武侠世界的真心喜爱,是对旧时光的深切缅怀。

人生匆匆,不过百年,能给世人留下的东西非常有限。金庸先生却留下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共15部经典武侠小说。这15部作品,格局辽阔、气势恢宏,年代从春秋吴越到清朝盛世,循着中华历史的千年脉络,指向一个虚幻而精彩的宏大域外空间。他笔法细腻,擅长摹写场景、动作,内家高手一站,渊渟岳峙,轻功绝尘万里,凌波微步,一招一式都能写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叫绝。毫无疑问,金庸先生的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的新高度,堪称中华文学界的一方瑰宝。

更了不起的是,金庸先生在其作品群中,构建了一个系统完备的武侠世界。无论是《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还是《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无论是乔峰、郭靖还是令狐冲、杨过、张无忌,不同作品看似相互独立,不同人物看似年代不一,不同情节看似各自为政,实际上人和人、事和事、情和情之间暗含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一些研究者能够根据不同作品的描述,研究制作出金庸人物关系谱系。金庸先生构建的武侠世界,是一个看似发散,实则结构缜密、逻辑自洽的世界。其间有靓丽的刀光剑影,有迤逦的儿女长情,有神奇的金氏武功,有层出不穷的江湖故事,有一个与现实若即若离的别样世界。

“凡有华人的地方,都有金庸迷。”金庸的武侠世界影响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影响了几代人。不论是大陆还是港澳台,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不论是在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华人相聚,总喜欢说金庸群侠的故事,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某种意义上说,金庸小说已经成了一种在海内外华人中具有深厚情感根基的独特的共同文化语言。尤其是对文化资源曾一度非常匮乏的内地而言,金庸更是填补了几代人的江湖梦。假如没有金庸,那些打着手电筒窝在被子里读小说的兴奋从何而来?那些一村人围在黑白电视机前追剧的夏夜将失去多少乐趣?假如没有金庸,世界会多么乏味?

武侠是成人的童话。金庸先生构建的神奇武侠世界,承载着无数人的童话和梦想。今天,我们哀悼先生、怀念先生,充满了离别的不舍。别离之苦,先生早就写透彻。在《神雕侠侣》里,杨过与程英、陆无双结为兄妹,杨过不辞而别,陆无双为此伤感不已,程英对陆无双说:“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与小昭分别,小昭道:“咱们就此别过。小昭身在波斯,日日祝公子福体康宁,诸事顺遂。”说着声音又哽咽了。张无忌道:“你身居虎狼之域,一切小心。”小昭点了点头。但见小昭悄立船头,怔怔向张无忌的座船望着。两人之间的海面越拉越广,终于小昭的座舰成为一个黑点,终于海上一片漆黑,长风掠帆,犹带呜咽之声。金庸先生离去,人们的不舍与小说中的别情离绪实则有种暗合。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归来兮,哀我何悲。”目送一代大师远去,人们会意识到:真正的经典文学不在形式之争,而在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对人间正道的孜孜追求。金庸先生生前曾有遗愿,希望“死后一二百年仍有人看我的小说”。一二百年之后的事情今人无法妄断,但可以肯定的是,金庸先生离开了,他构筑的武侠世界依然绚烂。先生创造的武侠大梦,读者们可能永远沉醉其中,不愿醒。人们对金学的研究,或者说“金庸热”,可能才刚刚开始。(特约评论员 李思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