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 为何让他跪他就听话地跪下了

古代执行死刑的时候,都是要求死刑犯要跪下来的。之所以会这么做,我觉得有这么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在审判者看来,死刑犯都是罪大恶极的,所以要求他们跪下认罪。这应该是一种仪式,也是对法律尊严的一种维护。

二是让死刑犯跪在地上,这样执行起来更方便一些。他不容易跑掉,同时,无论是枪决,还是砍头,准确度都更高。

因为从人道主义角度来说,只有在最快的时间里让死刑犯死掉,才能够减少他的痛苦。死刑犯跪在地上的话,他的活动范围就不大,执行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古代行刑图)

问题是,被执行死刑的人,为什么让他们跪,他们也就规规矩矩地跪下来了呢?

我觉得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一是死刑犯处在一种意识最模糊的状态。

死刑犯的死,和人类寿终正寝的死,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类寿终正寝的死,他在各种器官衰竭过程中,意识和判断逐渐丧失掉。

死刑犯不一样,他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他的身体机能其实是很强健的,是外力强制阻断他的生命行程。而且这种强制阻断,是在他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得到,他心理的变化是非常大的。

这种心理的变化,最后的结果,就是他的意识模糊。他已经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他可能唯有听从一个命令。所以如果有人让他跪下来,他也就规规矩矩地跪下来了。

历史上有一些看起来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非常潇洒的人,比如嵇康,他在临死前要弹一曲《广陵散》,当然了,嵇康肯定超人的镇静,但其实也说明他当时心理变化非常剧烈,想通过弹琴来平复他自己的心情。

(嵇康弹琴)

二是死刑犯处于身体最虚弱的状态。

这种虚弱是由心里的恐惧造成的。由于心里非常惊恐,因此,他的身体变得虚弱无力。他被拖出来执行死刑的时候,常常需要两个人把他给架住,要是不架住他,他可能就委顿于地了。

他既然没有力量站起来,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只能跪下去了。

就算他自己可能还有一点儿力量,但是被执行死刑的人往下一带,他也就跪下去了。跪下去以后,可能他还想要站起来,但是实在已经没有力气做这个动作。

所以我们对那些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还能够站得直直的人,我们特别敬佩。比如文天祥,比如在被凌迟处死,依然站着一声不吭地石达开,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文天祥就义)

三是被执行死刑的人,他自己愿意跪下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被执行死刑的人,他是最虚弱的,最无着的。他急需要有一个依靠,但是他一个人站在孤零零的旷野,站在冤魂飞腾的刑场上,站在吹彻天地的秋风中,他是那么的孤独和绝望。

不管这个人,他是真的死有余辜,还是被冤枉,在死之前,他的那种孤独感,和绝望感都是一样的。

我们经常听到那些死刑犯,最后会说一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其实这是他在给自己以信心,让自己相信生命是不灭的,死亡的人,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其实也就是要增加信心。

当死刑犯跪下来的时候,他就离泥土近一点儿,泥土是他的依靠,是他的归宿,是他的家园。他跪下来你就找到了依靠和家园,他的心里也就要踏实很多。

我们没法完全了解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的心理状态,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猜测。当然了,我们也希望所有的人,在这个社会里都能够奉公守法,不被执行死刑。

(参考资料:《晋书》《宋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