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人三个月学会汉语,掌控清朝经济四十五年,英国封他男爵

他叫赫德,1835年2月20日,出生于英国一个没落的酒厂主家庭。中学毕业之后,赫德进入了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读书,非常聪明而且成绩优异。1854年春天,英国外交部驻中国的领事馆招募人员,女王大学决定从学生中选一个人前去。赫德看中了这次机会,志愿前往并且获得院长同意,谁也想不到,赫德的这样一个决定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1854年6月,赫德到达香港,开始学习汉语和广东话,三个月之后,赫德学有所成,被分配到宁波领事馆,成为一名翻译,实在是太聪明了,有的人几年都学不好汉语,他三个月就可以当翻译。1858年3月,赫德被调去广州,由于有语言上的优势,他和当地的高官两广总督关系非常好。

1859年,清朝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英国人),看上了赫德的才干,想把他招进海关总税务司,但是要到清朝这边来,就必须和英国外交部脱离关系,赫德决心辞去领事馆翻译职务,正式加盟清朝海关。成为李泰国助手之后,赫德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到了极致,处事圆滑而且谦卑,和盛气凌人的李泰国截然相反。

1860年,天平天国起义最高峰时期,李泰国心灰意冷回英国休假,赫德成为清朝海关税收的最高领导人。虽然后来李泰国休假回来任职,但是清政府根本不喜欢他,最终把他革职。赫德开始掌控清朝经济命脉,从1863年开始,至1908年赫德回国,整整四十五年时间,赫德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这四十五年,赫德究竟干了什么事?我一一为你叙说,赫德掌权之后,海关的税收从830万两增加到1200万两,后来税收更是达到3000万两,一度占到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说他掌控清朝经济命脉一点也不为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政府的腐败,已经是不可救药了,但是赫德的海关总税务司非常清廉、高效。广东海关的一位外班关员私受报关人员一条鲜鱼,就被开除。在赫德的严厉制度下,工作人员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清朝和列强签订了那么多的卖国条约,赔了很多款,大部分都是以海关的税收作为保障。

赫德不但为清政府收税,还帮清政府购买军舰,建设北洋水师,以海关税收担保举借外债。他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甚至很多条约的签订,赫德都有参加,他成了清政府外交政策的高级顾问。他完全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说话,以至于被英国人称为“英奸”,他完全取得了清政府的信任,作为清廷雇员,他遵守职业操守,被认为是海外服务的典范。1908年赫德生病了,他决定离开中国,十几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清朝官员及各界人士上千人含泪为他送行,三年之后,赫德病死。为了表彰赫德为清政府做的贡献,1889年,被授予正一品大员(官员里最高),赫德死后,追封为太子太保,汉人最高荣誉,英国还封他为男爵。怎么评价这个英国人,现在还有争论,网友们,你怎么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