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强沙美”为博鳌留住美丽乡愁

村头保护完好的南强井

■郝中实文并摄

南强:名字缘起“男儿当自强”

参天的古树,成排的老屋,行走在弯曲有致的青砖古道上,暖风娓娓诉说着南强的独特风情和动人故事。依万泉河而建的南强是琼海市博鳌镇朝烈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与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隔河相望。全村只有52户,253人,面积约400亩。虽说村庄不大,地理位置却得天独厚:北靠南强岭,面朝万泉河,生态环境优美宜人。

相传,南强村的祖先莫氏于清代康熙年间孤帆远渡,由福建举家迁至当时的乐会县(今琼海市),选择在万泉河畔风水宝地安家落户。莫氏祖先很喜欢宋代诗人汪洙的诗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便以此句中的谐音取名“南强”,以激励族人振兴家业。不料,一场大旱,万泉河水急剧下降,海水倒灌,既无法灌溉也无法饮用,造成一季颗粒无收。村民试图在河边打井,但连挖数口深井都不见水。一天,族老夜梦,见村边空地升腾起高约5尺的水柱,直冲云霄。族老大惊,梦醒后忙带领村中青壮男子在梦见水柱腾起的地方打井。没想到只挖了不到一米深,便涌泉般出水,正当大家喜出望外之际,突然从泉眼中冲出一条泉雾,犹如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一飞冲天,随即大雨倾盆而下,南强久旱逢甘霖。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口南强井从此常年泉涌不绝,清澈甘甜,村民们饮用后百病全消,延年益寿。岁月更迭,斗转星移,村头的南强井却依然保护完好,每天都在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南强村另一处有名的景点是“百年夫妻树”,也叫“堀桃树”,得名同样来自一个传说。相传一个名叫莫海堀的后生,在马来西亚一家咖啡馆当伙计。他聪明勤快,深得老板赏识。老板女儿安娜妮桃喜欢上了堀,两个年轻人相爱了。但桃的父亲出于门第观念,一气之下赶走了堀。桃的母亲不忍心看桃天天以泪洗面,便悄悄安排桃与堀一起离开马来西亚,祝福他们白头偕老。堀和桃一起回到家乡南强,以打渔为生。不想好景不长,一次冒险出海遇到风暴,船毁人亡,他们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南海之中。当乡亲们在岸边找到他们的遗体时,两个人仍然紧紧地相拥在一起……他们被安葬在村西山脚下,之后在他们的坟前长出并肩而立的两株连理银叶树,人们相信,这是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

南强先人下南洋的经历,使这个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侨之乡,本村在外的华侨就有600多人。他们中的许多人纷纷回乡重建祖宅,并将南洋风格与海南传统融为一体,于是,在南强村我们能看到大量独特的中西合璧侨乡民居风格的建筑,成为今天南强美丽乡村动人的风景线。

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品牌优势,敢为人先的南强人最先掀起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热潮。开办乡村旅游,变成集艺术农业、艺术创作、艺术展销、艺术教育和休闲旅游、精品度假、康养为一体的国际著名生态“艺术+”村。充满现代前卫色彩的各种雕塑点缀在村路和院落旁边,耐人寻味。村中一座“陶醉音乐98”在节假日高朋满座,每每上演着今天的乡村故事。酒吧粗壮的柱子上带有卡通图案的装饰标牌也透出浓浓的幽默趣味:“本店只出售浪漫,不包办爱情!”“我曾经和一个人无数次擦肩而过,衣服都擦破了,也没擦出火花!”好玩不,承载着美丽乡愁的新农村。原本世世代代吃农业饭的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梦想。

沙美:“山水林田湖海”汇美景

沙美村坐落于金牛岭脚下,距离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仅4.5公里。沙美面朝生态湿地沙美内海,集“山水林田湖海”为一体,自然环境超一流。

沙美村是博鳌国家农业公园的一部分,是博鳌田园小镇建设的重点区域,全村301户,1075人。

村里的一座文武帝阁有些来历。相传很久以前沙美村发大洪水,万泉河、龙滚江和九曲江汇集到沙美内海泛滥成灾。洪水退去后有一棵巨大的古树出现在村口,村民们细一查看,惊奇地发现树身上刻有“文武帝”三字,于是认定古树是上天赐予黎民灾后重生的宝物,便以此树为材,建起文武帝阁,四时供奉,终年敬香,祈祷保佑除灾去祸。到清末民初,文武帝阁兼办私塾,全村子弟都入私塾学习,由此走出的优秀学子数不胜数。1986年,新加坡华侨莫礼华先生回乡探亲自筹善款,重建文武帝阁,后又经村民们集资扩建,形成了今天的样貌。

村中还有两处名人故居。其一是抗战英烈龚选登故居,他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后曾任国民革命军七十军七十六师参谋长。先后参加上海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在南昌会战与日军激战中不幸阵亡,1946年被追谥为陆军少将。198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其二是祥勋楼,龚勋(祥勋)少年时为求学远赴新加坡,毕业于皇家机械学校。1935年响应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号召,参加“南洋技工”回国抗日,服务于著名的抗战大动脉“滇缅公路”上。抗战胜利后参加解放军,曾参加抗美援朝,在志愿军兵工团任职。两个人虽然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沙美人都非常尊敬他们,并把他们作为沙美村的骄傲。

“五谷丰登杂粮”小吃店店主曾是贫困户,2016年成功脱贫。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机会,用自家前院改造成小吃店,食材全部来自本村村民自己种植。椰奶凉粉、糯米糍粑、鸡屎藤粑籽汤……随便点上几样,边吃边聊,品原汁原味的乡村小吃,别有一番味道。听当地朋友讲困难时期,大家平等集体聚餐“吃公道”的传统,更是感慨良多。我想,乡情、乡愁也许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乡村生活中积淀、升华。那并未远去的经历和故事,还不时在许多人的心中萦绕,成为容易让人眼眶湿润的一种情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