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平定西北之后,对极端势力采取了十二字方针,影响至今

1862年,对于清朝的中国而言,是不寻常的一年。

在南方,太平天国政权依旧活跃。不过由于太平天国进攻上海,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他们转而支持清朝镇压天平天国运动。不久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被捕身亡,太平军屡战屡败,清军紧紧地围困了天京。

不过在中国西北,清朝的内忧才刚刚开始。

一是捻军乘虚进入陕西,二是西北发生陕甘回变。清朝首尾不能相顾,局面近乎崩溃。

1864年,清朝终于攻入天京,轰轰烈烈的天平天国运动终于败亡。但是西北局面更加恶化,西域也多地发生了民乱,次年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乘虚入侵新疆,占据辽阔的土地,建立所谓“哲德沙尔汗国”。

这等于是西北的极端主义和分裂势力火上加油,他们相互呼应,试图分裂中国西北疆土,建立更多政教合一的“独立”政权。

1866年,清朝被迫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去应付这种混乱不安局面。

左宗棠不辱使命,与西北捻军、极端主义和外国入侵势力斗智斗勇,经过艰苦努力,1871年在陕西杀死民变首领马化龙父子,左宗棠认为如果不除马化龙,则必定成为第二个元昊。

接着,左宗棠多次击败甘肃河州马占鳌部,迫使马占鳌在1872年投降。同年收复西宁,逼退白彦虎部。

在1873年青海的马桂源投降并被处死,白彦虎逃亡新疆和阿古柏同流合污。左宗棠终于平定了陕甘回变。到1877年左宗棠又收复了西域大部分地区,确保了中国对新疆的领土和主权。阿古柏身死,白彦虎带着余部逃往中亚,这就是今天中亚东干人的来源。

左宗棠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洋务运动的干将,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不愧是中兴名臣。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平定西北民变之际得到充分展示。

在镇压民变的同时,左宗棠就开始摸索善后工作,努力恢复当地的正常生产生活,救济饥民和降者,推行适合当地的劳作方法——代田法和区田法,这些方法有助于抗旱丰产。

民变平定之后,左宗棠为了防止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死灰复燃,制定了十二字方针,“涣其群”、“孤其势”、“散其党”、“收其权”。

在民变中,很多平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所以左宗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安置流民。

首先,左宗棠对于普通百姓采取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安置;

其次,左宗棠对于极端势力则采取打散其固有队伍,分头安置的方式,试图避免民变死灰复燃。一方面确实达到了目的,另一方面也开发了西北不少荒地。

左宗棠还提出“简彼族良善者,使自相什伍”的方针,物色人才,比如马占鳌,左宗棠用“能明大义,才堪选用”来评价他。马占鳌也不负寄托,帮助左宗棠平定了不少民变势力,屡建战功。后来马占鳌官至提督衔总兵,权倾一时;其部将马海晏也颇有一些才能。

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做到斩草除根,马海晏后人后来先后投靠北洋政府、冯玉祥及蒋介石,但又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像马步青、马步芳等人横行西北,为祸一方,他们都是民国时期马家军著名人物,曾经杀害红四方面军大量人员,后逃往台湾。

在马化龙死后,左宗棠把其部下以及其它一些人员安置在化平川、圣女川等地,还有一些安置在海原、平凉、隆德、等地。对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定幅度的地域调整,确保了当地暂时的安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