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创业记:太常偏将军

第八章 太常偏将军

公元23年二月,在渦水岸边建好的坛场上,刘玄正式即皇帝位,恢复汉朝国号,大赦天下(似乎仅限于起义军地盘内),改地皇四年为更始元年,历史上称为更始皇帝。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弟一下子变成了受千万人尊敬的皇帝老爷,真是天上掉下来个大大的馅饼,一般人都会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

但是刘玄同志似乎还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还不太习惯这种身份的转变,这些昔日的老大哥们,以前见到他们都还要敬个礼握个手,如今都跪拜在自己面前,他竟然紧张的直冒汗,哆哆嗦嗦地说不出话来。

不过他会慢慢适应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皇帝!

刘玄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以族父刘良为国三老(掌管教化),王匡为定国上公(公爵),王凤为成国上公(亦公爵),朱鲔为大司马(相当于国防部长兼军队总司令),刘縯为大司徒(相当于总理,但地位略低于大司马),陈牧为大司空(相当于监察部长),其余皆为九卿将军(部级干部)。

并以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偏将军是多大军职呢?其实也不小啦,只是位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如伏波将军)之下而已!

这是刘秀人生中第一个正式职位,他已经正式步入了仕途转变了身份,以前的那个勤于耕耘的农民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时朝廷刚立,还没有官印,刘秀搞了个定武侯家丞印(即定武侯管家印),佩戴着上朝(反正别人也看不见上面的字)。

刘秀可能是历史上最牛叉的“管家”了,这个定武侯家定会“蓬荜生辉”!

三月,刘秀与王凤等几位将领向北发展,一路攻下昆阳、定陵、郾城等几座城池,王常在汝南也如鱼得水。

五月,刘縯攻克宛城,岑彭举手投降。起义军获得了攻取大城市的作战经验。

虽然刘玄做了皇帝,许多南阳豪杰比较失望,多有不服,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地盘越来越大,业务推进得越来越顺利。

当初,王莽认为赤眉军声势浩大,起义军几乎遍布北方各州郡,于是便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围剿北方的赤眉军上。

王莽派出了由太师王匡(好尴尬,与叛贼重名了)、国将哀章统率的精兵十余万与赤眉军作战,而对付南方绿林起义军的部队主要为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他们拼凑的郡县军和临时招募的杂牌军。

随着刘玄称帝,公然恢复汉朝,建立更始政权,王莽才意识到南方的绿林起义军才是最大的威胁,因而决定如刘縯所料的那样,转移战略重心,一方面将进攻赤眉的主力军调回,一方面紧急调集各郡兵力,准备彻底消灭更始政权。

王莽为了编成对绿林军作战的强大部队,做了很大准备:

特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大司徒王寻为统帅,这两位可是王莽面前的红人,位高权重。

征调当时所谓精通六十三家兵法的人充当参谋(似乎没起到什么作用)。

任用身高两米三、腰粗十围的大个儿巨毋霸作为垒尉,专门负责构筑营垒和警卫工作。

又将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兽从野生动物园弄出来,圈至军中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震撼敌人。

并令各州郡挑选精兵,由市长(太守)或州长(州牧)亲自率领,限期到洛阳附近集结。当时全国各地到达洛阳的兵力达四十二万之多,号称百万大军。

这些军队集中后,随着主帅一声令下,随即向起义军根据地进发。在路过颍川时,又会合了严尤、陈茂的部队,继续向昆阳方向推进。

征讨大军浩浩荡荡,绵延数百里,粮草辎重络绎不绝,一场世纪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