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登上君主之位,为何当年割股啖君的介子推没有受到奖赏?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一说晋文公登上君主之位之后与介子推发生的相关故事。在周朝的末年时期国家的权利随着王室实力的衰微渐渐对各个诸侯没有掌控能力,所以各个强大的诸侯也因此不受制约发生了很多故事。有的国家国泰民安,而有的却因王室子弟对王位的渴望发生了动乱。

其中晋国当年因为晋献公的决策失误,在那个特别注重礼法的时代却废掉长子的太子之位扶持自己后来宠爱女子的孩子继承大统之位。虽然在晋献公在位期间由于经过他改革对朝中实力的绝对掌控,底下大臣也是不敢忤逆君主的做法。之后在晋献公身死之后,大臣就准备扶持晋献公长子登位,在所难免与各方实力相互征战,晋国就因此发生了动荡。

当时重耳看到国家在这样的局势下,也是无奈带领自己的手下逃亡他国走上了异常坎坷的流亡之路。这段经历可是让晋文公重耳受尽了苦难,特别是他在前往齐国躲避灾祸的时候,在前往的路途中因为负责管理盘缠的人私自逃走了,这下可让重耳等人一下子没有了金钱。在之后没有获得食物来源的情况下重耳也是忍者饥饿坚持赶往齐国而去。

在途径卫国的时候,可是却遭到卫国的国君的忽视。在行至田野间的道路中看到很多农夫在吃午饭,万般饥饿的重耳等人就想向农夫借下食物。但是当时天下局势动荡,百姓也是非常清苦。在加上重耳等人身穿的衣服华丽,所以农夫见此也是拒绝了请求。当时重耳也是已经到了快要饿晕的程度,这时重耳的手下介子推实在不忍自己的主公忍受饥饿之苦。就拿刀片割下自己腿中的一块肉熬成肉汤让重耳饱腹。

在之后重耳等人也是继续赶路,总算是千辛万苦到达了齐国。后又因为各种原因重耳依然继续着前往其他国家的流亡之路。在到达楚国的时候重耳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当时秦国的国君秦穆公准备借机利用晋国来达到进入中原发展的目的,但是秦穆公的运气非常差被他拥立扶持成为晋国国君的人在之后都与秦国关系呈现决裂的状态。此时秦穆公就准备帮助重耳登上晋国君主之位。

在楚成王的帮衬和秦国来使的接待下重耳很顺利的进入秦国,之后借助秦国强大的实力在加上平时的威望很快重耳就实现了登上晋国君主的梦想。晋文公上位之后,重修与秦国的外交关系,在之后更是衍生出秦晋之好这个词。晋文公对国家也是迅速改革,发展生产励精图治,使得国家经济也是飞速发展。对之前更随自己流亡的大臣也是打破贵族王室的礼法大加赏赐,加官进爵。可是这其中却没有当年割股啖君的介子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自从晋文公成为国君之后,介子推由于性格耿直就托病在家伺候自己的母亲,不愿入朝为官。当晋文公对有功的大臣封赏没有介子推的时候,就有人将此事写成一首歌谣被晋文公知道之后。才想起介子推这位大功臣,之后就赶紧派人去寻找介子推但是没有找到他。晋文公依然没有放弃寻找,就派人四处打听介子推的下落。后来终于有人知道介子推所处在当今山西绵山,晋文公得到消息立即派人去绵山寻找介子推,但是山高险峻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

晋文公对此也是非常的焦急,所以有人就建议说:"介子推对他的母亲是非常的孝顺,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他的老母亲跑出来。"晋文公当时也是没有考虑充分就下令让众人举起火把大肆烧山,大火也是异常凶猛一连烧了多天才熄灭。但是却始终没有介子推,这时晋文公只好再次派人进山搜寻,看到介子推与他的母亲拥抱在一起死于大树之下。晋文公是痛哭失声,就把介子推好生安葬,建立宗庙来纪念他。后来晋文公就把绵山的名字更改为介休,意思就是介子推休息的地方。

在把当时介子推旁边的大树的树根给刨出来命令鞋匠编织成木鞋穿在脚下,呼其为足下以此来表示对介子推的思念之情。当时介子推身消命陨的时候正好在悼念亲人节日的前一天,所以晋文公更是下令在这一天也是禁止烟火。晋文公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没有想到介子推当年之情,但是在他后来的一系列做法也是有情有义的君主。在晋文公的带领下,晋国强盛不息。

本文由小志趣说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