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之乡”交通变迁记

门前的螺江上溯下达,或乘扁舟一叶,或骑驴马一驾,北达省城,东至马尾。

1796年正月初一,嘉庆即皇帝位。依照惯例,他旋即发布诏书、大赦天下,一大批人的命运就此改写。

两年后,螺洲迎回了一位自乌鲁木齐流放归来、时年60岁的白发老人,他叫林雨化。

素以“秉性刚严,骨格坚篬”著称的他,因揭发当时的福建按察使钱士椿营私舞弊遭到报复,在七个月的监禁生涯之后遣戍新疆,备受磨难。在大赦天下之后,他终于耗费了整整两年时光,从苍凉的边陲,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林雨化像

螺洲本是闽江的泥沙冲积而来的洲地。据成书于明代的《螺洲志》记载,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已有人择洲而居。

阔别多年以后,林雨化所见到的,是一个农渔丰饶,工商成市,各类商铺、工匠作坊一应俱全的螺洲。

门前的螺江上溯下达,或乘扁舟一叶,或骑驴马一驾,北达省城,东至马尾。

△今日的螺洲江景

“北岭石阶三千三,阿爹挑担忙下山。出门月色照山路,回家日头早落山。”

这首民谣,描述的是福州城东北部拥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大北岭古道,可谓是“古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古道始建于宋嘉祐三年,由怀安知县樊纪募资牵头,是工人们在峻岭间依山势开凿、铺以溪卵石与石块而成,最早为福温古道的北驿道。它起于新店镇象峰村,止于宦溪镇,全长3.6公里。

过板桥,越汤岭,穿降虎寨,进入连江县境,再经连江、罗源、宁德、霞浦、福鼎,通往浙江温州。

后来,它成了所有的福州学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几乎所有的福州状元都曾从此路过,因而又名“状元岭”。

△状元岭今貌

我们知道,螺洲分为店前、吴厝与洲尾三个村落,陈、吴、林三大姓氏在此聚族而居。历来崇儒重教的螺洲,总是书声琅琅、代有名贤辈出——从明代到清末,仅仅陈氏一族就走出过21个进士、108个举人。

△螺洲孔庙,上书“江汉秋阳”四个大字,螺洲人的崇儒重教,可见一斑。

而他们,无不是背负着累累行囊,徒步从状元岭离开螺洲、告别福州的。曲折蜿蜒的状元岭上,既有他们远赴京师的坚定身影,更有他们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春风得意 。

想必古道之难,也难不住经世济用、学富五车的手杖。

时光流转,转眼已到了1906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为了民族工业的振兴与交通条件的发展,福建的许多海外华侨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修建铁路。

是年,清政府在福州设立了官商合办的“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计划建造由福州至马尾、泉州至安海、漳州至厦门的三条铁路线。

当时的公司总经理,正是后来让螺洲拥有“帝师之乡”这一盛名的陈宝琛。为了筹措经费,他一度远赴南洋募捐,并从田粮、食盐税中加派路捐,终于筹措了213万两银元,历时4年修建了福建历史上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

△曾经位于漳厦铁路上的嵩屿火车站

怎奈造化弄人,由于铁路的起点江东桥站距离漳州尚有17公里的路途,终点站嵩屿也与厦门间有着三公里的海路,漳厦铁路彻底成了“前不过海,后不过江”的盲肠铁路,连年亏损,终于在1930年彻底停运。又在抗战期间被人拆除、盗卖,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视线之中。

自此,福建的铁路史在一败涂地之后,只剩一片空白。

转机出现于1957年。那一年,鹰厦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福建不通铁路的历史。与此同时,从南平市的来舟镇外洋站有一支线通往福州,时称“外福铁路”,也就是今天的“峰福铁路”。

2010年4月26日,随着福厦线动车组的开通,福州火车南站正式投入使用。

△相当现代化的福州南站

从螺洲到南站,不过短短五公里的距离——偌大神州,自此尽在瞬息之中。

漳厦铁路已为前尘往事,南北交错的铁路网遍布八闽,想必陈宝琛远远地看着这一切,一定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吧。

轻轻地以单脚助力,待单车缓速前行后,整个人站立在车的一侧,再缓缓向另一侧攀上坐垫远去。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在街头看到不少老福州如此有范儿的身影。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的自行车大国,遑论福州。

△曾经的福州,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一样宽敞。

可随着摩托车与汽车的渐次普及,一度同机动车道同样宽广的自行车道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回忆。

时间总是在走,不为任何人停留。在更为环保、更为经济实惠的电动车出现之后,摩托车也在福州街头黯淡了自己的踪迹。

值得一提的是,与鼓楼、台江、晋安这些老城区相比,仓山新城区的道路要更加平坦、宽广,无论是汽车还是电动车,都能在这一带如鱼得水般自由。

△即便在居民繁多的地段,螺洲的道路依旧颇为宽广。

从悠悠渡口、漫漫官道,到如今的柏油马路,四方纵横,素有“小福州”之称的螺洲古镇,正在“小福州”的宽广道路上焕发新生。

在21世纪的今天,能被称作城市动脉的,绝不是车流滚滚的马路线,而是一往无前的地铁线。

2017年1月6日,随着福州地铁一号线一期的正式通车,福州的交通史正式迈入了全新的时代。

历经了驴车、渡船、自行车、摩托、电动车到汽车这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幻之后,螺洲将迎来地铁5号线的陆续开工,古镇的文脉亟待喷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