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女杰秋瑾从容就义,100多天后,审判他的县令为何悬梁自尽?

对于近代历史上的革命志士秋瑾,我们不会陌生。秋瑾的父亲秋寿南,曾经做过湖南郴州的知州。母亲单氏,出身于浙江萧山望族。小时候的秋瑾就不同寻常,15岁时跟着表兄会骑马击剑。1894年,19岁的秋瑾被父亲许配给王廷钧为妻。

1900年,王廷钧做了户部主事,秋瑾跟随政府进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侵华,他们回到家乡荷叶。四年后,他不顾丈夫反对,毅然自费到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秋瑾结识了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 等。她还积极开展妇女运动,参加洪门天地会,被封为“白纸扇”(军师)。

一年后,秋瑾再次到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写下“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豪迈诗句。回国后,秋瑾先后到诸暨、义乌等地联络会党。她以大通学堂为据点,联络会党,准备起义。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秋瑾被其弟弟牵连,起义计划泄露。第五天,她拒绝周围人劝她离开绍兴的劝告,坚决留守大通学堂。不久,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徐锡麟遇害后,浙江巡抚张曾扬急电绍兴知府贵福,立即查封绍兴大通学堂,拘捕秋瑾瑾。大通学堂在山阴县 内,于是,贵福便命令山阴县令李钟岳负责查抄大通学堂。而李钟岳算是秋瑾的铁粉,常常用秋瑾的诗句教育自己的儿子。接到命令后,山阴县令李钟岳按兵不动,故意拖延时间。

不久,贵福传李钟岳到府署,厉声痛骂,并警告不执行命令,就会将李钟岳按照秋瑾同党处理。在其监视下,李钟岳不得不拘捕秋瑾、程毅等师生。第二天,贵福又命李钟岳查抄秋瑾娘家。为了防止连累更多的人,李钟岳故意不让手下人搜查秋瑾居住的小楼,结果一无所获。

秋瑾遇害后,绍兴知府贵福对李钟岳袒护秋瑾的行为极为不满,他立即电奏浙抚张曾扬。很快,李钟岳就被革职。他依然住在杭州,每次念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对秋瑾之死深感内疚。

1907年10月29日上午,李钟岳乘家人不备,悬梁自尽,年仅53岁。

对于因为处死秋瑾而内疚的山阴县令李钟岳,你作何评价呢?欢迎留言,发表你的高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