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教师缅怀金庸: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

江湾小学 杨晓振

惊闻金庸先生仙逝,已经有二三天了,一直忙于案头忙不完的工作,没有一丝闲暇,或许是有太多的人生感慨,但却不知从何落笔。先生与我素未谋面,更谈不上有什么交情,但在心灵的隐隐深处,却有一种积蓄已久,不吐不快的冲动,挥之不去,趁着午后一点空闲,慵懒的倚靠窗前,任思绪翻飞,一吐胸中的侠情。

初识金庸,还得从他的《射雕英雄传》的聊起。小时候,乡下人家普遍家境贫寒,每当夜幕降临,山村里顿时万籁俱静,漆黑的夜幕中,透过窗棂的点点煤油灯光,才透出点点生机。那时,有电的日子真是奢侈,更别提电脑,电视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黑白电视兴起,随之而来的,便是万人空巷的《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一批经典港片的流行。可是,家里哪里买的起电视啊,那可是“财主”家的东西。后来,有电的日子渐渐多了起来,隔壁邻居家竟破天荒的响起了悦耳动听的旋律。同村的伙伴们,哪里见过这么高档的东西,隔墙一个个听得心里直痒痒,恨不得天一黑就钻到窗户下偷听。

那时,我也不知道金庸,不知道什么武侠,只知道有种莫名的东西,深深的吸引着自己,侧耳,在侧耳,可是,这怎么能过瘾呢?于是,几个小伙伴,厚着脸皮,到隔壁家蹭电视。刚开始,大家都很老实,毕恭毕敬的坐在地板上,看杨康使坏,听黄蓉俏皮,也时时被老顽童逗得捧腹大笑。于是,强烈的好奇心,吸引着我每天匆匆做完作业,然后痴痴的等天快点黑下来。为什么?只有天一黑,我才能看郭大侠呀!

一蹭不要紧,时间长了,就蹭出问题来了,一群十几岁的小孩,哪里抑制的住内心的狂躁,一看郭靖要使出降龙十八掌,顿时群魔乱舞起来:你出拳,我伸腿,他跺泥板,简直就是乌烟瘴气。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了,电视按钮一按,统统给我回家。情急之下,我一溜烟就钻到了桌子底下,哼,我不信你们自己就舍得漏下这一集。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大家都已远去,激动人心的画面又出现在荧幕上。可我哪里憋得住内心的激动呢?欧阳锋刚趴在地上使出蛤蟆功,我便一跃而起,漂漂亮亮的使出我的降龙十八掌,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我的武功也很了得,但还是被客客气气的下了逐客令,带着万般不舍,我只能悻悻的回家。

于是,我便成了一个武侠迷,一个愿随金大侠行侠仗义,闯荡江湖的小子,直至深入骨髓。那时也买不起整本书,只能省下几毛钱,到地摊上买几本连环画聊以自慰,可别小看了那小本本,人物惟妙惟肖,动作细致入微,我的独孤九剑、吸星大法、九阴白骨抓都是在那里学会的。可是,这怎么能满足我强烈的好奇心呢?

真正读金庸,是在上师范之后,也才真正理解了“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书。”那时学业负担不重,闲暇之余,我便一股脑钻进了湖畔的图书馆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著作便是在那时“一气呵成”的,我也沉迷在纵马驰骋、快意恩仇、瑰丽神奇的江湖中不能自拔。

每当我读到某一个细节时,我便与历史节点结合起来,把北宋,金、辽、大理、吐蕃、宋的史书,也大致浏览了一遍。这里,有我最景仰的大侠乔峰,英雄本色,至情至性;这里,有我最想结交的朋友张无忌,天性人善、为人随和、做人做事充满着仁爱和悲悯;这里,有我最不屑的人——君子剑岳不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可现实呢?这样的人真的是前赴后继。这里,有我最想探究的东方不败,“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他会是怎样的心境......,一个个个性鲜明,酣畅淋漓的人物,也让我读懂了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忠奸。金庸是哲学家。

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自君子眼中看来,举世滔滔皆为君子,自小人眼中看来,世上无一而非小人。金庸对侠义精神的重新阐释,赋予了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大的社会价值。而其武侠小说里蕴含着的深厚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令人感受至深,亦为世人所推崇,这,或许是我骨子里敬仰先生的原因吧。

侠义精神犹在,先生已去道台,感谢金庸先生的小说,陪我度过那段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我漫漫记忆长河里,满是欢喜、忧愁、感慨、激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