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命令大将庞涓率军攻打韩国,田忌认为齐国应该救韩国!

大家好,我是头条作者历史说讲坛,今天小编带大家来说一说战国时期魏国攻打韩国的故事!魏惠王本来计划吞并赵、韩两国后再收拾齐国,最终实现号令天下的目标。但没想到齐国会横插一脚,使魏国攻赵的行动功败垂成,结果不仅未将赵国灭掉,反而使自己的争霸事业受挫。他痛定思痛,更加认识到齐国是魏国霸主地位的最大威胁,决心有朝一日一定彻底消灭齐国。为此,桂陵之战后,魏惠王也接受了一些教训,重新重视魏、韩、赵联盟在魏国争霸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并加紧修复与韩、赵两国的关系,以共同对付其他各国,扭转在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经过十年的努力,魏国的元气渐渐恢复,军事实力更加强大,魏国在韩国军队的配合下,打了不少胜仗,收复了少梁,击退了楚军;在西方,也多次击败秦军,遏制住了秦国的东进势头,使魏国西部边境得以安定。周边各国鉴于魏国国力强盛,谁也不愿得罪魏国。魏惠王环顾天下,认为谁也不是魏国的对手,于是野心再度膨胀,又做起了独霸中原的美梦。魏惠王无视严峻的列国形势,派魏军四面出击,向周边各国发动了咄咄逼人的攻势。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魏惠王决定先向那些心存不服的诸侯国开刀,杀一儆百,树立自己的威信。对于魏惠王经常以一副君临天下的盟主姿态发号施令,魏国的盟国韩国、赵国早有不满,这次魏惠王又公然称“王”,韩、赵两国更是首先表示反对。魏惠王早就制定了挟持韩、赵以抗齐、楚的战略方针,称“王”后,更迫不及待地要实施既定的东进战略,但韩、赵两国如此不配合,使他十分愤怒。想到前几年自己召集逢泽之会时,也是盟国韩国率先抵制,使他丢尽了面子。

于是,骄横的魏惠王立即命令大将庞涓率军攻打韩国。庞涓自桂陵大败后,差点丢了官职,好在魏惠王念他攻取邯郸有功,依然信任他,任他为将军。这次魏惠王任命庞涓出兵攻韩,庞涓认为,魏国的宿敌齐国一定不会坐视不管,他必须格外小心,不能重蹈桂陵之战的覆辙。于是他计划以一部分兵力强攻韩国,引诱齐军前来,待齐军进入魏国国境,再以预先集结的主力迎击齐军,争取在野战中歼灭齐军,以报桂陵兵败之仇,制伏齐国,扫除魏国称霸的最大障碍。

魏惠王称“王”、攻韩的举动使齐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恰恰这时,在魏军进攻之下已危在旦夕的韩国派来了使者,请求齐国速速出兵救韩。齐威王立即召集大臣进行商议。宰相邹忌害怕武将田忌、孙膑再立大功,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竭力反对出兵救韩。他认为,根据各种迹象可以判断,魏国无意于灭亡韩国,不过是因为韩国国君韩昭侯拒不出席逢泽之会,所以魏惠王要教训一下韩国,出出怨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况且,即使魏国想灭亡韩国,也无此实力。其一,韩国国都郑(今河南新郑)城墙坚固,防御设施齐全,兵精粮足,加之对魏国吞并韩国早有戒心,已经提前做好了对付魏国进攻的准备。所以,韩国军队可以坚守国都,抵挡魏军;其二,韩国军队装备精良,士兵个个披坚甲,负弓弩,佩利剑,能以一当百。尤其是韩国的兵器制造业在各国中最为先进,天下无双,号称“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总之,齐国实在不必出兵,而应该将精力放在加强内政治理上。

轮到老将军田忌发言了,他主张立即发兵救韩。他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宰相所料,魏军无意于灭韩,很快收兵,这当然再好不过了。但必须看到,魏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赵国军队的战斗力远远强过韩国军队,但上次魏军还是一举攻下防御比郑国国都更为坚固的邯郸,如果不是齐军‘围魏救赵’,赵国差一点就亡国了。

所以韩国根本抵挡不住魏军的进攻。况且,自桂陵之战后,魏惠王野心很大,一旦魏国灭了韩国,他的下一个目标肯不是赵国就是齐国。俗话说唇亡齿寒,况且韩国是我们的同盟国,我们不能坐视不救。”田忌建议立即出动大军,进攻魏国,以解韩国之围。今天小编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吧,最后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田忌这个想法正确吗?欢迎留言,喜欢本文的话,给小编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作者历史说讲坛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