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考古出土大量干尸,专家解剖一女尸体后发现大秘密

中国古尸研究中的意外发现

我随着“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来到了西域,经过火焰山,跨越果子沟……这两天团队一直在谈西域话题,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就来说说西域考古发现,谈谈西域古尸。

(江苏扬州出土明代将军乔健庵尸)

中国古尸与埃及古尸(木乃伊)的防腐保存手段完全不同,中国古人很重视尸体防腐,但现在留下来的古尸主要是地理环境下自然生成的,不像埃及那样摘肝摘肺的,成本太高,包含丰富的人类学、社会学、环境学等信息。

中国古尸的年代丰富,从三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到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都有,特别齐全。其中以西域古尸最多,如著名的楼兰古尸、哈密古尸,都是在新疆境内发现的。中国古尸中,新疆古尸占了绝对大的比例。

(新疆楼兰孔雀潭河古尸)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古尸研究得到高度重视,现代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重要古尸,都有了充分的研究。

以新疆古尸为例外,除了新疆本地医学院研究外,还有一些被运到技术更好的上海,进行了医学解剖。1978年9月,曾在哈密县五堡绿洲西北1公里多的一片古代墓葬区的M24号中,发现了一具女尸肌体丰满,特别完整,这就是著名的“哈密古尸”。这具古尸后来便从新疆运至上海,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医科大学以及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组成专题研究组,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著名的哈密古尸,胸腹部还有个婴儿)

“哈密古尸”发掘时,在这座墓里共有两具尸体,除了这具女尸外,还有一个男的,可惜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未能保存下来。男骨于墓室的西北角,头骨及两腿下肢均已离位,头骨置于股骨旁侧,上身侧向墓室西壁。女尸更奇怪,两下肢遭暴力扭断,肌肉撕裂。古尸身穿红色彩条毛布袍,外披羊皮大衣,衣服血污斑斑,粘附在身上。推测是死于寒冬时节。

专家在对这具“哈密古尸”研究时发现,她长着长长的金黄色头发,还扎着两个大辫子,梳成从中间向两边分开的发型,两边又各梳成3根小辫子,然后再把3根小辫子编成一条大辫子——看来,“大阪城的姑娘辫子长呀,两颗眼睛真漂亮”,新疆姑娘自古便很爱美,喜欢辫小辫子的传统太悠久了。

(哈密古尸的大红毛织衣片)

中国古尸中,一些汉代古尸极具研究价值。

提到汉代古尸体,可能有网友很快想到1972年在长沙发现的马王堆女尸,这具女尸确实不简单。对马王堆女尸的研究,是在周恩来总理直接过问、指示下进行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参与学科也极广泛,有解剖学、组织学、人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临床医学及中医中药学等众多学科,比对现代人体的研究还仔细、认真。从她的胃中发现了香瓜子,在肝脏组织中检出较多血吸虫卵和肝吸血虫卵,还发现她的手臂生前骨折过……最后分析她可能是胆绞痛急性发作引起心肌缺氧的“猝死”。

寄生虫,是中国古尸研究中经常可以发现的,不论是上面提到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还是湖北江陵县凤凰山西汉男尸,都发现大量的吸血虫卵,说明在2000多年前,长江流域的两湖地区吸血虫病便流行了。

(上海专家在解剖一具明代古尸,脏器保存特别完好)

新疆出土的汉代古尸,数量也很大。研究中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令人难忘的是新疆鄯善县出土的一具女尸。1991年4月,新疆考古人员对位于新疆鄯善县火焰山中的苏贝希山村、距今2450前的古代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27具古尸,其中,保存特别完好的古尸有4具。专家在对其中一具女干尸研究时,心里是一种莫名的感觉,原来在她的胸腹部位,发现了一个初生的婴儿。

图:可能死于难产的哈密女尸复原像

推测,这具女尸可能是一位在难产中死去的年轻母亲(见上图),一道死去的还有她的刚出生的孩子。埋葬时,家人把婴孩放到她的胸前,母子永相伴。这具女尸给出的信息,一方面是人性的伟大,另一方面则是古代女人生产的危险。古代女人好多女人的盛年时死掉,很多都与生产有关。

在一具新疆汉代男尸身上,专家又有意外发现,竟然找到中国最早的古代外科手术处理实例:在他的胸腹部有一道锐利的刀口——他极可能是一位在战争中受了重伤的勇敢的战士。受伤时,他还活着,并曾被全力抢救过,刀口上还留着原始的手术“缝合线”——粗粗的毛发——古代缝合伤口,竟然是用毛发,中国古人真的有智慧。可是,未等伤口愈合,这位勇敢的战士便离开了人间,也许是流血过多,也许是伤口感染……

研究中国古尸并不是为了猎奇,每一具古尸的身上都藏很多秘密,和鲜活鲜活的故事。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女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