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在那人才辈出、风云际会的时代,有能力不够还要能表达自己

夜深人静,明月高悬

想当年我周游列国,本想遇识人明君,来作为一番,奈何时运不济,只能归于魏国。自己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委身于大夫须贾门下。哪料到自己并不是时运不济,而是背字背到家,那须贾居然如此狭隘狠毒,竟然诬陷我通齐卖魏,差点被那魏齐(魏国相国)鞭笞致死。所幸是我命不该绝,得到郑安平的帮助,易名张禄,如今潜随秦国使者王稽来到秦国。天意如此,哪怕不辜负这天上明月,我,范雎,定要在此咸阳大展宏图一番。当下,这封自荐信,就是我的敲门砖,看够不够硬。

秦三·范子因王稽入秦 (自荐信)

范子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明主莅正,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此处是为秦昭王戴一顶贤君的帽子)

故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开始转折,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使以臣之言为可,则行而益利其道;若将弗行,则久留臣无为也。(自信自己可以做一名贤臣,只要贤君赏识,重点是信任)

语曰:‘人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借谚语来继续强调贤君该有的姿态)

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乎?(感人肺腑、动之以情)

虽以臣为贱而轻辱臣,独不重任臣者后无反复于王前耶!(借势,借举荐人与秦王之间的关系,为自己生势)

“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用石中美玉来暗喻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去,而独断有成见,也表明自己得不到展示才华的不甘心)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为其凋荣也。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尧、舜、禹、汤复生,弗能改已!(由小及大,分析人才流动,人君看花了眼。以及该如何选贤与能。是金子,就该给个发光的机会)

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阖于王心耶?已其言臣者,将贱而不足听耶!非若是也,则臣之志,愿少赐游观之间,望见足下而入之。”(高度已经拔的很高了,当下该降低姿态了。点出重点,留下悬念,让君王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书上,秦王说之,因谢王稽说,使人持车召之。(自荐之事成矣,待功成名就)

范雎先客卿,后为相,为人恩怨分明,或者说睚眦必报,有仇(须贾、魏奇)报仇,有恩(郑安平、王稽)报恩。

主要功绩:提醒秦昭王加强王权;利用黄金诱人贪婪瓦解合纵;使用反间计促使赵国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等等。

任其辉煌一生,终会盛极而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