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可是李牧面对强秦却能百战百胜,答案来了

东方六国中,赵国是秦国劲敌。曾一度与秦国分庭抗礼。

长平之战后,赵国军力一落千丈。 再也无力单独抗秦。赵国君臣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凭着赵武灵王留下的尚武精神,解除了亡国之危。元气有所恢复。还在后来燕国侵略之时打的燕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在北方,李牧只手擎天,大破匈奴。即便遭受了长平之战这样的巨大损失,赵国也并非不堪一击。

若非秦国这只虎狼之国在侧,赵国极有可能恢复国力重新成为东方六国诸侯之霸,但秦国不会再给他发展国力的机会。

公元前248年,秦国大将蒙骜率军攻赵,秦军一路攻城拔寨,连下三十七城,连赵国的发祥地晋阳都落入秦军之手,正当赵国手足无措之时,秦庄襄王病逝,嬴政继位,吕不韦为了稳定局势,调回了正在攻赵的蒙骜。晋阳的军民奋起反击,总算收回了这座历史古城。

此后,为了抗击秦国,赵魏韩楚燕组成五国同盟,并在公元前241年合纵伐秦,但这次的五国伐秦却失败了,从此东方六国在也没有组成合纵之势伐秦。接下来的几年里,秦国对赵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打击。赵国上下苦不堪言。

公元前234年,秦军再次大举进攻。秦将桓齮率军围攻平阳,武城。赵国政府派军救援,再次遭到大败,十万军民浮尸荒野。正当赵国君臣束手无策的时候,大家同时想到了一个人,李牧。值此危难之际,也只有李牧能拯救赵国。就这样,赵王迁将李牧从边境调回率大军抗击秦军。

桓齮打败赵国援军之后,经过短暂修整继续深入。进围赵国北部的赤丽,宜安。扫清邯郸周围的据点,从而完成对邯郸的大迂回包围。若完成这个战略,赵国就危险了。李牧一眼就看穿了桓齮的意图。率军赶到宜安,凭借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击溃秦军。秦军损失惨重,秦将桓齮不敢回咸阳,叛逃至燕国改名樊于期。

李牧携大胜之威,一举收复了许多被攻陷的城池,拯救了岌岌可危的赵国。秦国耗时一年,结果什么也没得到。

过了一年,秦国再度率军攻赵,看来嬴政是不拿下赵国誓不罢休了。这次秦国的攻势更猛。秦军兵分两路,一路走南边取邺城。另一路从北方直奔太原。赵国举国震惊,纷纷寄希望于李牧,事实上李牧再次惊艳国际,连却强秦。

李牧分析了敌我形势以后,决定采用南守北攻的策略逐个击破。南方邺城有漳水和长城为依托,短时间不会被攻破。北方无险可守。李牧部署完兵力亲率主力北上迎击秦军。这一战,李牧亲自指挥,督军猛攻,成功击溃北方的秦军。秦军受阻,暂时退去,李牧便连忙率军回邯郸,合邺城的守卫再次打败秦军。再一次保卫了赵国的安全。李牧能够两却强秦,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赵国军力尚没有完全沦丧。二是秦军对李牧有几分轻敌。三最重要的一点是李牧的军事才能确实强悍。可以说李牧不亡,秦国统一之路还遥遥无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