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公主为何对王维一见倾心?王维为什么在妻子死后一直未续弦?

盛唐诗人中,就名气而言,自然是李白第一,杜甫第二,王维第三,但若就现在流行的颜值而论,排在第一位的毫无疑问应该是王维。王维有多帅呢?“妙年洁白,风姿郁美”,这当然说的是年轻时候的王维,更确切地说,是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眼中的青年王维。王维为什么要见玉真公主呢?因为他于公元721年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时,录取大权就掌握在玉真公主的纤纤玉手之中。

已经落过一次榜的王维吸取了上一年的教训,在考试之前就凭借自己的音乐才能拜谒了爱乐如命的岐王李范,就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那位岐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岐王也不例外,何况王维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呢!在岐王的推荐下,玉真公主对“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与他的琴艺诗文一见倾心,当即决定“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于是,王维就白居易同在秘书省任校书郎,同朝为官的太子宾客(品级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韦夏卿对元稹的俊朗外貌和出色才情非常欣赏,就主动提出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韦丛嫁给元稹为妻,元稹一下子得到了人生四大喜中的两个,当时他的心情真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遗憾的是,韦丛是薄命红颜,在和元稹相知相守六年后不幸病逝了,这两千多个日子令元稹刻骨铭心,终生怀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对与韦丛恩爱生活的美好形容。

杜牧:十年之约的遗憾

与李商隐在晚唐诗坛双峰并峙的大诗人杜牧也是个“美资容”的男子,而且“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换句话说,杜牧不仅人长得美,而且爱美成癖。杜牧对于美女的品味非常之高,一般的庸脂俗粉入不了他的法眼。他在湖州游玩时,湖州刺史应他的请求特意安排了一场龙舟赛,以便让他在人山人海的观众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杜牧众里寻“她”千百度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清纯脱俗的女孩儿,并且约定十年后到湖州成亲。然而,天不遂人愿,等杜牧摆脱繁忙的政务重返湖州时,还是比约定的十年晚了一段时间,这时那个女孩已经嫁为人妇,遗憾至极的杜牧提笔写下了这首《叹花》——“自是寻花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狂风吹尽深红色,绿树成荫子满枝。”

罗隐:诗美人丑

无独有偶,晚唐著名诗人中还有一个可以和温庭筠做伴的丑男,就是鲁迅非常重视的小品文集《馋书》的作者罗隐。罗隐有多丑呢?有一个历史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时的宰相郑畋(就是写出“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的那位诗人)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特别钟爱罗隐的诗作,一直以不能见其一面为憾事,后来终于在罗隐造访郑府时得以一窥真容,但一见之下大失所望,从此再也不读罗隐的诗了。罗隐是个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虽然王维、元稹、李商隐和温庭筠、罗隐在外貌上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玉树临风,后者歪瓜裂枣,但他们都凭着自己的才气青史留名,流芳万世,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而言,容貌固然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才能。

王维和玉真公主之间有好多不得不说的故事,竟然得出一玉真公主曾“强暴”和“霸占”过王维,并影响了王维的一生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本篇这首诗却也并不是特别出色。尤其是和王维集子中的其他诗句相比,无非就是用了一些道家的神仙术语来烘云托雾,非常谨慎恰当地恭维玉真公主罢了,虽然王维才华横溢,但在这应制诗的题材中却也缚手缚脚,大失才子本色。如果只看到这些,本诗当然就随手翻过,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但这里我们特意录出这首诗来聊聊,是因为王维和玉真公主之间有好多不得不说的故事。而且经江湖夜雨学刘心武谈红楼一样“大胆假设,胡乱求证”,竟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玉真公主曾“强暴”和“霸占”过王维,并影响了王维的一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王维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王维受家庭影响,信奉佛教,甘愿清寂自苦

春中田园作

【原文】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注释

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

春鸠(jiū):鸟名,即布谷鸟、杜鹃,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曹植《赠徐干》:“春鸠鸣飞栋,流飙激棂轩”。

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砍去又高又长的桑枝,便于以后采桑。

觇(chān):探测、察看。泉脉:地下的泉水。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

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觞(shāng):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作品鉴赏】

《春中田园作》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

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全诗健康活泼,清新醇朴。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春中田园作》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诗人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此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像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拓。

【名家评析】

宋·刘须溪《王摩诘诗集》卷一:“《卷耳》之后,得此吟讽,清致自然,抑扬有意。”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本 名

王维

别 称

王右丞

字 号

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市)

出生时间

701年,一说699年

去世时间

761年

主要作品

《王摩诘文集》等

主要成就

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