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的孙皇后是个了不起的山东女汉子

朱祁镇的母后 孙太后

明朝的历史上,有三位太后颇为有本事,一是明仁宗的皇后、明宣宗的母亲张太后,二是明宣宗的皇后、明英宗的母亲孙太后,三是明穆宗的贵妃、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今天,我们简单说说其中的第二位,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

一、顺利进宫

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是山东邹平人,自小在河南永城生活。永城现在属于商丘市,当年淮海战役的陈官庄战役就是在这里打的,国民党名将杜聿明在这里吃了败仗后被俘,淮海战役结束,现在永城还有淮海战役纪念馆。扯远了,回归正题。孙太后小时候为什么会在河南永城生活呢?因为孙太后的父亲当时是永城县的主簿,基层小公务员。孙太后怎么会进宫呢?因为明仁宗朱高炽的张皇后是永城人,经张皇后介绍,少年的孙氏就进了宫,陪伴当时的皇太孙朱瞻基。孙氏深得朱瞻基喜爱,朱瞻基天纵英才,心气极高,才情也很高,是明朝“仁宣之治”的主要创建者,孙氏能得到朱瞻基的宠爱,可见是个秀外慧中的人。

剧照

二、成功当上皇后

洪熙元年(1425年),26岁的朱瞻基登基为皇帝,册立太子妃胡氏为皇后,册立孙氏为贵妃。朱瞻基是个十分有才能的人,但是一直生不出儿子。宣德三年(1428)年,孙贵妃生出了长子朱祁镇,此时朱瞻基已经28岁,在古代算是中年得子了。结婚十几年,才有儿子,朱瞻基很高兴,为此大赦天下不说,并很快册立朱祁镇为皇太子,废除胡皇后,立朱祁镇的母亲孙贵妃为皇后。

生了儿子当上皇后的孙氏,并未恃宠而骄,而是小心伺候张太后、抚育皇太子,对自己的家人也颇有约束。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37岁的明宣宗朱瞻基去世,留下遗诏,命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等元老辅政,国家大事需报张太后、孙皇后之后施行。朱瞻基知道皇太子朱祁镇年幼,为此实际上赋予了皇太后和皇后干预政务的权力,而这个权力是有限权力,就是内阁要将国家大事报告太后和皇后之后再执行,但不是请示皇太后和皇后,因为祖制是不允许后官干政的,朱瞻基采取了个变通的办法。

张太后和孙皇后在朱祁镇登基后升级为张太皇太后、孙太后,这两人严格按照朱瞻基的遗诏办事,并没有对内阁过多干预,所以朱祁镇当皇帝后,明朝继续沿着“仁宣之治”的步伐前进,西南虽有土蛮叛乱,但是小事。土木堡之变前的明朝,总体是稳定的,局面是良好的,而朱祁镇也从9岁娃娃长大成人,大明朝第一次成功度过了天子年幼的危机,“三杨”功不可没;张太皇太后也功不可没,但张太皇太后在正统七年(1442年)就去世了,所以孙太后的功劳更大。

剧照

三、成功处置土木堡之变危机

正统十四年(1449年)以来,蒙古瓦剌部开始大规模越过长城抢掠,大明朝边境百姓遭殃,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决定效法祖先,御驾亲征。明朝初年,御驾亲征是平常的事情,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四处征战;明成祖朱棣也不用说,是蒙古人的老对手,打的漠北尘清;明宣宗朱瞻基从小跟祖父朱棣出征,御驾亲征朱高煦叛乱,也曾经带着3000骑兵打击蒙古人,并亲手射杀3名敌人。所以,在外敌入侵的时刻,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很正常,虽然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但不少大臣是赞同的。所以,朱祁镇御驾亲征算是顺利成行,集结了号称50万大军,但实际只有20万,其中火枪部队6万。应该说,这是一支实力强大的军事力量,而瓦剌部也先太师的军队就五六万骑兵,明朝应该是绝对优势。

北宋初年,宰相寇准拉着宋真宗从开封到澶州与来犯的契丹人干架,尽管宋真宗当时吓得打哆嗦,但皇帝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宋朝军队取得了胜利,成功阻挡了契丹人的前进。所以,孙太后并没有阻拦儿子朱祁镇的出征。

剧照

后来,由于指挥严重失误,朱祁镇的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被俘虏,六部尚书死了5个。消息传到北京,举国震惊。孙太后一面支持于谦的建议,由朱祁镇的弟弟、21岁的朱祁钰监国,坚守北京;一面立朱祁镇2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企图保住儿子朱祁镇家的皇位,因为朱祁钰不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

但是,土木堡之变20天后,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拥戴下,成功登基为皇帝,尊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对朱祁钰登基的事,孙太后是同意的,孙太后并没有采取由2岁的朱见深登基、21岁的朱祁钰监国的思路,因为大臣们说的没错,国家危难、有赖长君。孙太后此举算是深明大义。

正是景泰帝朱祁钰和于谦等人的调兵遣将,成功抵御了瓦剌军队对北京的进攻,稳住了局势。也先对明朝提出的非分要求,明朝基本不答应。也先看捞不到好处,就在一年后将明英宗朱祁镇放回了北京。重新见到被俘虏的儿子,孙太后喜极而泣,母子算是团圆了。我认为这是孙太后在土木堡之变危机处置中无私的回报。

剧照

四、成功度过朱祁钰废太子的风波

朱祁镇回到北京后,被弟弟软禁在南宫的小院子里。朱祁钰把皇帝当的风生水起,有模有样。后来,他对太子兼侄子朱见深越看越不顺眼,很想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说干就干,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借稳定北京局势的威望,通过各种手段,成功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在这件事上,孙太后有什么过激行为吗?没有,而是默默地承受着朱祁钰的毁约。皇位已经是人家的了,朱祁钰名为孙太后的庶子,实际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孙太后选择了不抵抗。孙太后这个做法比孙媳--明孝宗朱祐樘的张皇后高明多了。张皇后的丈夫朱祐樘和儿子朱厚照死后,侄子朱厚熜继位,但一开始张皇后就和朱厚熜对着干,不知道隐忍,结果结局很凄惨,张皇后两个弟弟被嘉靖皇帝朱厚熜处死,自己的丧礼也简单的不得了。

孙太后的隐忍,麻痹了朱祁钰,朱祁钰并未对哥哥朱祁镇和侄子朱见济采取进一步行动,孙太后保住了儿子和孙子的性命。如果孙太后当时强烈反对朱祁钰破坏约定,反对朱祁钰废太子,结果会怎么样?刀把子在皇帝朱祁钰手上,后果恐怕不乐观。

剧照

五、成功笑到了最后

形势大过人,认清形势的孙太后明智地选择了退步,选择了静静地等待。是啊,人处在逆境的时候,除了静静地等待,真的别无他法,如果此时乱了阵脚逆势而动,结果可能无法挽回。孙太后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机会,朱祁钰的太子在第二年就死了,再也没有儿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大臣徐有贞、石亨等人秘密报告孙太后,要迎接朱祁镇复位,孙太后说:时机成熟了,行动吧!

朱祁镇在经历了8年的牢笼生活后,重新当上皇帝,把弟弟朱祁钰废为亲王,朱祁钰一个月后病重去世,朱祁镇将其以亲王的礼仪安葬。

经历过人生的这么多磨难、这么漫长的等待、这么凶险的煎熬,孙太后的内心更加强大,也越发平静。当年儿子年幼登基,孙太后整天提心吊胆;儿子成年后,又出了大事。如今,孙太后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舒坦日子,在安逸之中,孙太后并没有迷失方向,而是像以前一样谨小慎微,惜福。复位后的明英宗朱祁镇对母亲充满感激之情,也深深感受到母亲的而伟大,觉得此生无以报答母亲的养育和保护之恩。

明英宗朱祁镇

登基后的有一天,朱祁镇问内阁首辅李贤,说是想给母亲孙太后上个徽号,以表达孝心。李贤说,此类行为虽无祖制,但完全可以做。于是,朱祁镇给母亲孙太后上了个尊贵的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朱祁镇为此举行了隆重仪式,并犒赏天下,而且加封孙太后的哥哥孙继宗为侯爵。孙太后很高兴,但是没有得意忘形,而是一如既往地稳重,约束娘家人,娘家人总体上老老实实,没有干什么坏事。

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操心半辈子的孙太后去世,和他的丈夫明宣宗朱瞻基住到了一起。她无愧于丈夫当年的嘱托,在昌平见面后,孙太后完全可以对丈夫朱瞻基说:您当年交办给我的事情,我努力给您办好了,我们的儿子朱祁镇很孝顺,如今孙子也不少,您也可以瞑目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