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之王张桃芳 不用瞄准镜436发子弹毙敌214人

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伊拉克战争则要1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 狙击手并不仅仅只能影响某一场战争的发展,有时还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优秀的狙击手会使敌军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心理,对于打击敌军的士气起到重要的作用。

张桃芳,江苏兴化市人,当时正是抗美援朝的时期。1951年3月,19岁的张桃芳自愿加入志愿军,在此之前他从没有摸过枪。经过1年多的训练,1952年9月,张桃芳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此时朝鲜战场正处在对峙状态,双方为了争取谈判桌上的优势,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进行着拉锯。1953年1月,练就一手好枪法的张桃芳进入上甘岭597.9高地。上天注定不会埋没天才,第二次参加作战就狙杀一名美军,此后的40多天,他用240发子弹,狙杀了71个敌人。

张桃芳所在的连队发现了张桃芳这名狙击天才后,将他选送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深造回来的张桃芳一发不可收拾,每次作战都有斩获。以至于敌军都知道我军有一个神射手,他们虽不知道是谁,但却决意要拔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美军挑选了优秀射手专门针对张桃芳进行射击,1953年初夏,张桃芳按惯例来到三号狙击台,刚一冒头,就有一串机枪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张桃芳神经陡然紧张,他知道真正的对手来了。

经过耐心的搜索,他发现了对手的位置,正当他准备出枪时,对手率先开枪,他在次被压制在掩体内。张桃芳没有慌乱,经过十几分钟的观察,他发现对手一个破绽,趁着对方狙击手刚打了一个点射,立刻站起身,枪托抵肩,即刻击发,与此同时,对方也发现了张桃芳。高手对胜负往往就在一瞬之间,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头颅时,对手的子弹擦着张桃芳头皮飞过,胜负只在0.1秒。

在张桃芳参战的短短3个多月时间里,使用用着一支连的瞄准镜都没有的莫辛-纳甘步枪,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创下了志愿军狙击最高战绩。并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这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狙击之王。就算是称之为世界狙击之王也不为过,这个需要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可想而知在抗美援朝的时期是多么刻苦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