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很少用毒箭作战?原因很可笑,他们想出一种恶心的替代品

在冷兵器作战的年代里,除了比人数的优势、装备的精良之外,另外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就是谁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击杀敌人,从砍刀到刺剑再至长枪,不难看出武器的攻击距离越长,对击杀敌人的概率和降低自己的风险都有所帮助,那么古代的弓箭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既然古代医疗水平是很差的,为什么不用毒箭射敌人呢?说出来原因就很可笑了,不过他们却想出了另外一种恶心的箭来代替毒箭!

古代善使弓箭号称能百步穿杨的英雄有很多,如黄忠老爷子、飞将军李广、箭神养由基等等,拥有一个能几百米开外取敌军将领才能的将领对于军队来说十分可贵,有时候甚至可以一箭定江山!

以宋朝为例,那时候北方的敌人们更擅长于齐射,宋军不得已打造中装步兵来抵抗,不然根本没有办法与远距离作战的辽国抗衡。这样一来弓箭的威力就大大减弱了,因为要害部位全被挡住了,所以毒箭就显得十分强大,因为无论射到哪儿,以古代的医疗水平,那也是十分严重的,至少短时间内无法作战,甚至会直接死亡。

以《三国演义》里关二爷来说,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刮骨疗伤的故事,他在战场上几乎未尝败绩,可是也是因为中了这毒箭,实力大不如前,最终也落得个败走麦城的下场,一代英豪也倒在毒箭之下。据《三国志》记载,关羽中毒箭后,每逢阴雨天,骨头都痛得厉害,他中的是类似于乌头的慢性毒药,虽不致命,但十分折磨人。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古人不直接用剧毒?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剧毒物提取十分困难,有的时候还未伤敌,自己就先中了毒,岂不是得不偿失,如蛇毒、蝎毒之类,不但处理困难,而且极易让自己中毒,所以很少人会用这个来制作毒箭,要制作也是用乌头一类慢性毒药,可是这慢性毒药的投入太大,简言之性价比不行,所以也就很少有人用毒箭了。

不过你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毒箭虽不好做,但是另外一种“生化武器”却极易制作,那就是用“金汁”来做细菌箭。什么是“金汁”?其实小编我都不想回答,因为金汁就是粪水,实在太过恶心。粪水中有很多的细菌,再加上这玩意天天都能有充分的补给,所以用它来做细菌箭再简单不过,既不用冒着中毒的风险去触碰毒物,也省下很多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被这种沾染“金汁”的箭射中多半也会感染疾病,达到的效果几乎和毒箭没太大区别,所以这种“金汁”箭也就代替了毒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