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与开封华夏文明

作者:韩鹏

夏朝,是继五帝之一的唐尧、虞舜二帝后,在上古九州之一的中州、即冀州建立中国天下后,以禅让的方式传承的又一个华夏文明社会新形态,也指中国古代王朝社会家天下的开始,又是炎帝黄帝氏族血缘、宗亲和中央氏族邦国文明的发展和延续。

"华夏文明",是自上古时期人文始祖伏羲开辟人文天地以来,中国文明、进化、发展的代表性标志。华,最早是指华胥氏,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之母,是华夏先民和华夏文明的前期孕育者。现代古文字学家、诸子学家顾实在《华夏考源》一文中,认为“胥、疋、雅、夏古字相通,华夏即华胥也。……华胥特为华夏,遂为吾种族之名”。夏,与华意通,也指华胥氏和天地万物孕育生成长、由小到大最佳繁衍的季节,是万事万物年年岁岁循道顺时、发展壮大最美好的时光。因此,华夏具有华胥氏后裔子孙繁衍生息、枝繁叶茂、民族壮大、人文灿烂的历史文化含义。

由于伏羲肇始的太极八卦九宫图文化,是划分上古时期九州之一中州、豫州、冀州的历法依据,而中州豫州、冀州,是天下居住生活最舒适、安逸的地方,也成为包括尧帝、舜帝、夏禹在内的三皇五帝选择建都的天地之中、中土、中央、中国。因此,华夏也具有中国的本质含义。

中国 “古史辨”派认为,“华”与“夏”古字相同,“华”即是“夏”,“夏”即是“华”。故华夏之“夏”,一为中国人说,夏字象舞蹈者; 二为大禹治水说,夏字象农夫治畦;三为图腾族徽说,夏字象蝉或爬虫类动物; 四为夏水、赤水说,族名取自南方的水名,而四季之夏,为四方的南方,四象的赤(朱)雀,四水的赤(鸿)水,也称鸿沟之水。因此,夏朝起源于赤水、鸿沟之滨;五为华阳说,华为华胥氏居住的昆仑山,也称华山,昆仑山和华山的南部阳地,也称华阳,是夏人居住建都之地。六是夏国说,先有夏伯建王都于夏阳之城,即阳城,后有夏族、夏人之称。这些认识都与“华夏”的本义相吻合。

对此,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著名学者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说: “大略说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以‘华’为国名。又说‘夏’从夏水得名,“华’从华山得名。”华山,本应指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合婚,孕育华夏先民的昆仑山。而昆仑的本义,就是阴阳不分,天地混沌、混沦的太极,因此,昆仑山也称太极山;又因太极文化为华夏人文始祖伏羲肇始,昆仑山、太极山也称伏羲山。而唐尧虞舜居住建都的九州中州、豫州、冀州,本与昆仑山、太极山、伏羲山以及夏禹继承尧舜冀州、中土,所建夏朝、夏都、阳夏、阳城、夏人居住在统一地域。西汉礼学家戴德《礼记·檀弓》记载:“负夏,又名阳夏,在开封“。

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 《左传》记载:“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因“裔”和“夷”人,都是东方青龙氏伏羲的后裔,即东夷人,是不同历史时期华夏民族的分支,而华夏则是他们共同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的居住和建都之地。因此,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注解:“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又注解:“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

中国古代辞书之祖《释诂》也认为:“夏,大也。”故夏禹也称大禹;大国也称夏朝、或夏华。夏、华、华夏,均为中国之义也。东晋豫章内史梅颐《伪孔传》认为:“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华夏”的“冕服采装”,自古出自养桑蚕、善纺织、作衣裳的上古空桑之地,而蚕神娘娘、织机女神,就是出生在空桑,与黄帝在战国大梁成婚的炎帝孙女、西陵氏嫘祖。

故唐代王鹳《广黄帝本记》、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南宋无名氏《轩辕黄帝传》、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均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

西陵是华夏母系氏族酋长西王母居住之地,位于昆仑山、即华山的西部,与东王公、东皇、天皇伏羲居住地昆仑山,即华山的东部相对应。

这就是昆仑山、华山被华夏民族称之为华夏文明发源地,是万祖之山、万山之祖的历史原因所在,也是夏禹称王建都在昆仑山、华山之阳地,即阳城,今开封禹王台的地理方位所在。故自战国史书《世本》以来的多部史典均记载:“夏后居阳城,本在大梁之南,于战国大梁魏都,今陈留浚仪是也。”阳城,即夏朝大禹、魏国惠王在开封逢泽北部阳地(水北为阳)的禹王台上,乘夏车、称夏王、建宫室之地。

在古代华夏文明含义中,华夏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礼仪道德兴盛为夏。故“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

华夏文化,在现实中的实体展示就是服饰、礼仪、经典;华夏文明是伏羲女娲、炎黄血统、诗书、礼仪、文化和中华疆界统合在一起的实体。故唐代封建刑事法典《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认为:“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五帝五德。易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本,是伏羲肇始太极八卦文化的不同表述形式,是华夏民族文字、文明和文化的起点。

“华夏”,一般作为代称中国,相传在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下游首端的昆仑山上的河济二水之间,分布着伏羲女娲繁衍的许多部落,比较重要的后裔有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等。

炎、黄两部落融合成的“华夏”,即为“炎黄子孙”。黄帝是五帝之首,也有华夏始祖之称。黄帝之后,最著名的帝王有唐尧、虞舜、夏禹等圣贤。夏禹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姒姓,又称夏大禹。尧舜时期,大禹治理灉水、睢水,即鸿沟、汴水和睢水等六河有功,继位于舜帝,当了九州各部落,即天下的共主,成为中土、中州、中国的第一个王朝的夏王,也为夏杼等六世夏王建都开封老丘约216年,奠定了物质、地理和文化基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