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帽加上了翅膀,是赵匡胤的创造,可却是后世教师最想要的创作

乌纱帽,这个词在我们的眼中,就是官帽的意思。但是,最早的乌纱帽可不是官帽。在东晋以前,乌纱帽可就是普通的官帽,但是东晋开始流行,到了隋朝则成为了官员服饰中的一部分。当然,与乌纱帽的发展历史一样,它的造型也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最大的变化大概就是宋朝时候的乌纱帽了。

宋朝刚开始,官员们佩戴的乌纱帽如前朝一样,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帽子。真正让帽子变得与众不同,还是因为赵匡胤。一次,赵匡胤和往常一样,正常的上朝,听着大臣的奏章。可是,这是什么情况呢?那就是一个大臣在讲话,一个皇帝在上头听着,其他的大臣在下面也听着。你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像不像正在上课的你,这个时候,你要不就是昏昏欲睡,要不就是与你的邻座说小话。

睡觉嘛,这些大臣估计是不敢的,所以他们选择了第二种,那就是说小话。要说起来,这个时候,你不得不说赵匡胤宽厚了。大臣们在那交头接耳的,这让他很不高兴,但是他偏偏没有当场发火,什么都没说,就下朝。但是,赵匡胤宽厚是宽厚,可也不是放任这种情况不管的。他还是在想法子治治自己大臣的这些毛病。

之后,大臣的帽子就长了翅膀。这个“翅膀”可当真是不一般的。这个翅片是用铁片和竹子做的,然后这个翅一边大概有一尺长。将乌纱帽做了这样的改良之后,赵匡胤就下令,这个帽子只要是真实的场合,那就必须带着。这对于官员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因为这个帽子非常重,而且控制着自己的脑袋,使自己左右转头都变得不是那么方便。

然后,官员们当真没有办法在朝堂之上说话了。因为这个帽子让官员扭头说话再也没有那么方便,带着这样的官帽还想要说话方便,那就只能是选择面对面了。但是,在朝堂之上,没有人是敢大臣与大臣之间面对面,而不管皇帝的。你说说,赵匡胤是不是有一些奇怪的聪明。

这个原因被知道以后,对这样的设计最喜欢的,大概就是教师了。只要是教师,就一定有过那种感觉。自己明明是在上课,却偏偏有一些学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在座位上交头接耳,总以为讲台上的老师看不见。如果能把这个设计运用到课堂上,那上课估计就没有人会再去说话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